报告显示直投增长下降 对华外资正移情别恋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本报记者 徐翼

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中国的外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这是否意味着在华外资的一个趋势,抑或外资涌入中国的高峰可能已经过去,专家见仁见智。

中国商务部的报告说,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实际利用外资数量为2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约0.5个百分点。上半年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建立的外国投资的公司19750个,比去年同期减少约7个百分点。今年6月的情况尤为突出,新建立的外资企业数目为4091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4.32%。

统计显示,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加在一起要大于美国,也大于欧盟。但去年,这三家的在华投资总数下降了6.5%,今年上半年更是锐减了31%。同时,美国企业的在华投资从2003年以来每年都在减少。

而在中国外资开始减少的同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吸收外资的情况却开始明显好转。印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的青睐。2005年,印度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零售业市场。

虽然这些国家在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的绝对数量方面还无法与中国比,但专家们认为,进入中国的外资增速下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这其中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

综合看来,外部因素包括:首先,一些新兴经济体给国际资本提供了更好的投资条件。印度、越南等国家最近经济高速增长,增加了它们对外资的吸引力。其次,日本经济增长的恢复也吸引了不少原本可能会流往中国的资金。许多日本企业增加了在国内市场的投资,这自然就减少了在中国的投资。第三,中国对外贸易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影响到外资继续进入中国的热情。

而内部因素则包括中国沿海地区工人工资水平上涨、土地价格上涨挤压了外资的回报率、中国政府的经济降温措施在客观上对外资的进入起到了限制的作用。

更有专家认为,上述外部和内部原因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的原因是外资因为无法在中国国内找到规模符合预期的市场而感到失望。许多外商在进入中国之前是以十几亿人口的市场作预测的,而一旦投资以后才发现中国的消费市场或许只有人口总数的1%,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消费和就业市场的相应发展。而国民的消费能力不增加,也就无法带动就业的增加,也就不能让投资产生相应的回报,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国民不能在经济增长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外资退出也就成为无奈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