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开发利用将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逐步扭转十五时期能源消耗过大的局面
十一五时期可重点关注的产业与板块:节能与新能源、高科技、现代服务业、专用装备业、消费升级、环保产业、农业板块、铁路运输、资源性产品提价受惠行业、东北以及中部地区板块
与十一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的产业变动趋势分析
一、中国能源开发利用将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1、十一五时期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
从总体变化趋势来看,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呈现下降态势。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即1.15万吨标准煤,初步估算十一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年均降幅为4%。
2、中国能源消耗的行业分析
研究表明,中国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工业、生活消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三大行业。其中工业的能源消耗最大,据统计,2003年中国工业的能源消耗量为119626.63万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69.98%;生活消费的能源占全国的比重为11.2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能源消耗比例为7.45%。从中国工业内部的能源消耗情况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与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八大工业子行业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的76.51%,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能源消耗量占工业能源消耗的比重最大,高达20.12%。
3、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思路
综合分析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从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总体战略地位出发,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一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二是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西部能源开发,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是以工业节能和石油节约为重点,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能源经济效率。据估计,我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高新技术成果在能源领域迅速推广应用,使整个能源产业正在由低技术向高技术过渡。
四是高度重视并实现煤炭资源优质开发利用,促进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4、能源节约的战略重点
我们预计,中国未来能源节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开发节能技术,组织实施节能示范工程,巩固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以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逐步形成节能产业。其次,大力提高煤电转化率、清洁煤技术和液化新技术,提高石油的利用效率。第三,研究和开发未来能源发展的新技术,包括节约和替代石油技术、洁净煤技术、节电技术、多联供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等。最后,加快制定与节能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例如针对汽车燃油的问题,提高燃油效率标准,开征燃油税,制定可行的标准改善油品质量。
二、加快发展环保产业
中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由此看来,我国急需调整环保战略,具体如下:
一是发展环境友好能源和能源技术;二是按空气质量要求,对主要污染物实行更为严格的总量控制;三是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实行排放交易;四是及早控制城市交通环境污染。
三、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在中央决策层未来的战略布局中,自主创新已不仅限于科技层面,而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更是事关国家全局的政治谋略。其实,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自主创新能力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今世界,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企业的竞争,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较量,日益集中地表现在科技竞争方面。在九五(1996--2000年)计划中我国就明确提出要使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总体来看至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主要是由于在技术上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75%靠技术进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我国的情况恰好相反。我国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这种状况如不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会严重掣肘我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本质上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使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之上。世界上成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国家,都普遍重视和加大科技的投入,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应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资本进行自主创新和开发,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例如,针对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资源勘查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替代性资源和节能产品,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开发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的综合整治技术,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第一产业占GDP的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28.1%下降到2004年的15.2%,但第三产业比重仅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4年的31.8%,比较国际产业结构水平,1990年世界低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3%,中等收入国家为51%,发达国家一般在70%左右,可见中国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世界低收入国家之列。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比第一产业高,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比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高,因此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在巩固第一产业的同时,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壮大第二产业,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对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政策倾斜,努力提升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水平,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良好的结构框架。
五、加快外贸结构调整
一方面应加紧抑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取消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等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退税,另一方面应鼓励进口高耗能产品,可将此类产品的进口关税降至零,或免征其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应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行节约与开发并举,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及建立多元化资源供给渠道,合理获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良好的外贸支持。
六、全面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纠正资源性产品价格长期偏低的扭曲现象
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根本转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产品价格受政府管制,明显偏低。主要表现在:一是地价低。二是水价低。2003年,我国城市的每立方米水价为0.15美元,农用水几乎是免费的,而国外每立方米水价南非是0.47美元,美国是0.51美元,德国是1.45美元。我国各个城市水价普遍偏低,目前仅为国际水价的1/3。三是能源价包括煤价、油价、电价低。中国的燃油税是美国的1/10,是欧洲的3%到5%。四是矿产品价格低。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平均率为1.18%,而外国一般为2%-8%。我国石油、天然气的费率为1%,远远低于美国的12.5%和澳大利亚的10%。
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形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必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使它们的价格能很好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
十一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的产业效应分析
随着十一五规划的轮廓逐步浮出水面,宏观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市场结构性调整仍将在未来对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行业分析标准产生深刻影响,在逐步退出周期性行业的同时向新型产业的集中将成为未来价值取向的大方向。
一、可以关注的产业与板块
1、节能与新能源
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从而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粮基燃料乙醇、煤基燃料甲醇以及环保节能题材比较多,具体来说与节能相关的行业与上市公司主要包括:
(1)节能建筑材料;
(2)节能型机电设备(锅炉、风机、电机、压缩机、内燃机、变压器、调速器等)、节能家电(空调、冰箱等)、余热余压回收技术、节能照明等;
(3)太阳能(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利用、太阳能电池、电源系统等)、风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风力发电技术设备);
(4)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氢能的设备与贮运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生物质能、核能等。
2、高科技
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高级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且在相关领域拥有技术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装备和零部件已具备进口替代效应的创新型下游产业等,都可能成为未来投资的重点流向。因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核心竞争力和成本优势的公司尤为值得关注。
3、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将是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鉴于当前第三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量结构,十一五时期将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以此作为调整第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首先,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高度,明确服务业发展在十一五期间的战略定位,制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第二,把握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机遇。第三,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改变当前因事业单位改革滞后,而造成大量服务业体制内循环的现状;改变当前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型服务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的现状,以提高行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4、专用装备业
因为经济增长的模式改变对相关装备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对专用装备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如煤矿设备,因为循环经济也意味着和谐经济,这必然会提升对煤矿安全设备的市场需求。再如航空航天设备也会受到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航天投资力度加大的积极影响。因为节能产业、循环产业的发展,也就意味着在十一五期间,此类行业将得到产业政策的推动而出现大规模的投资力度,比如说水能产业的投资力度在近期已经得到提升,大型水电站建设项目相继得到政府的批准,而大型水电站的投资周期是五年至十年,因此,可以重点关注为大型水站提供设备的专用装备业。
5、消费升级
十一五规划期间,消费增长速度将在现有基础上明显提高,人均GDP水平将由2000年的850美元左右翻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3%至15%,因此与居民消费相关的产业将获得发展机会。旅游、金融等第三产业将在十一五获得长足的进步,其增长速度极有可能超跃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而且,居民的消费思路的改变也会使得符合居民健康消费心理的黄酒、葡萄酒、主题公园等相关上市公司获得增长的预期。
6、环保产业
由于我国环保产业起步较晚、且行业进入门槛低,相关上市公司大多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整体盈利水平不高。目前上市公司的环保概念股主要是指脱硫环保。在我国电力行业大发展的同时,电力烟气脱硫成为大势所趋。今后10年期间将是烟气脱硫工程建设的高峰期,预计每年可以形成70亿元左右的巨大市场需求。环保概念还包括污水处理。根据十一五规划要求,我们认为节水环保行业特别污水处理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7、农业板块
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今后一段时期可持续发展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更是把共同富裕提到了新的高度,农民和农业问题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根据政策取向,投资者可关注农业板块中的龙头企业、农业的上游行业即种植业。
8、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行业的相关投资机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首先,关注有雄厚母公司背景的轨道经营和运输类公司。其次,关注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和零部件提供企业,特别是存在较高进入壁垒的零部件供应企业。铁路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基础建设投资大规模增加的同时,相关车辆和设备采购也必然会大幅度增加。
9、资源性产品提价受惠行
资源的价格将得以体现,水资源、煤炭资源等价格极有可能出现进一步提升的可能,从而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10、东北以及中部地区板块
将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列入十一五规划的范畴,这将成为未来五年区域发展的指导性方向,值得关注。
二、风险提示
高耗能的行业发展空间将受到限制,这必然会影响到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将对相关行业与上市公司的持续增长带来一定的压抑,毕竟行业成长空间决定行业内上市公司利润的增长幅度。
我们认为,十一五规划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规划虽然打开了相关行业的成长空间,但落实到上市公司利润方面还需要一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