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起,建行开始了其在香港IPO的全球路演活动,计划发行264.9亿股股份,募资额近70亿美元,该行计划于10月27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如果成功,将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首家实现境外上市,其计划募资额度有望打破港交所IPO纪录,并刷新今年以来全球上市筹资额纪录。而对资产庞大的建设银行进行上市估值和前景预测显然是困难的。根据建设银行保荐人摩根士丹利及承销商高盛的报告,两大国际投行在对建设银行的估值及盈利前景的预测上出现了不统一。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估计,建设银行的合理估值在人民币4030亿~4750亿元,即2005年的预测市净率及市盈率分别为2.06倍及11.3倍。高盛则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建行的合理估值在2817亿~3680亿元间,2005年的预测市净率为1.34~1.75倍。
对建设银行今年的盈利前景,摩根士丹利持乐观态度,该行估计建设银行受益于内地调高利率后使银行净息差扩大2个基点、非利息收入增加、贷款增长等因素,2005年盈利增长(不包括78亿元税务优惠)将上升22%,达到388亿元。
不过,高盛对建设银行的盈利预测则偏向保守。高盛估计,新增不良贷款将使建设银行2005年的除税后盈利倒退13%。由于新增不良贷款主要来自新企业客户,高盛证券认为,这会对建设银行未来的资产素质造成负面影响,并陆续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该行还指出,建行2004年的新企业客户不良贷款比率超过7%,消费方面的不良贷款比率则为5.5%。今年上半年新企业客户的新增不良贷款比率预计为1.5%,消费方面近2%。
摩根士丹利在研究报告中同样也提到了不良贷款的问题,但表示建设银行经过多次重组后,今年上半年的不良贷款比率回落至3.91%,不过建设银行2004年因企业贷款、降级新形成的不良贷款有所增加,由2003年的2340亿元增加至3590亿元。受内地宏观调控措施影响,今年上半年建行房屋按揭不良贷款比率上升0.31%,个人消费上升0.96%,其中个人消费不良贷款增加主要来自于汽车融资。
尽管新增不良贷款比率有所回升,摩根士丹利还是认为建设银行呆坏账比例会继续改善,预计可从2003年的4.3%下降到今年预计的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