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村学校日常运转主要靠杂费 钟校长是西北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中学的校长。他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发愁。“我们学校有1600多名学生,煤炭费就要5万~6万元,到哪里去筹采暖费呢?”
与很多农村学校一样,钟校长所在的学校维持日常运转的费用几乎全来自杂费。钟校长学校的每个学生每学期交纳57元杂费。一个学期下来,学校会收到9万元左右的杂费。学校的各项支出,大到教室的设备更新、桌椅更新、办运动会、教师培训,小到粉笔、扫帚、篮球、教学用的参考资料等等,都要从这笔费用里出。
钟校长简单算了一笔账:办公经费3万~4万元,课改费2万~3万元。单是这些必须支出的费用就已经将近7万元,剩下的两万元远远不够支付冬季的煤钱。
“因为没有经费,我们很多设想根本没有办法实现。”钟校长说。学校的实验室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20多年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就在这个早已破旧的实验室里完成了自己的实验课。对他们来说,这门课是在观摩中完成的,自己根本没有机会动手。实验所用的实验材料并不便宜,单是一天的化学实验就要花去几十元。这所乡村学校出不起这笔钱。
即便如此,钟校长也还知足:“我们算是好的了。一些规模小的学校,比如说一两百人的学校,杂费不过几千元,连维持运转都很困难。”
免杂费一年减免农村200亿元
“农村的中小学基本都是这个样子。”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玉林教授说。他对农村教育有过长时间的调研。
张玉林教授介绍,农村学校的经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教师工资,这部分由财政负担;第二部分是校舍建设和维修、设备投入等硬件建设,一般都是一次性投入;第三部分就是日常运行所需要的办公经费。按照有关规定,各级政府在预算内按人头对生均公用经费拨款,这部分拨款应该成为学校维持日常运营的主要费用,杂费只是一个补充。可是在很多地方,这部分拨款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杂费成了维持学校运行的主要经费来源。
“杂费在支撑着学校的正常运营。没有杂费,学校就等于是在做无米之炊。”张玉林教授说。购买粉笔、扫帚、教师参考资料等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件,用的都是杂费。没有这些东西,即使有了老师、有了校舍,学校也难以维持。
把这笔看起来很不起眼的杂费加到一起,还真不是一笔小数目。
张玉林教授算了一笔账:各地杂费收取标准不一样。比如,山东的杂费是小学每个学期100元左右,初中150元左右;贵州的杂费则是小学三四十元,初中四五十元。估计全国的平均水平是小学80元一个学期,中学是120元。每年小学的杂费是160元,初中的是240元。而2003年农村小学生数量是7600多万人,初中是3100多万人。这样算下来全国小学阶段的杂费大约是123亿元,初中为76亿元。两者相加,就是将近200亿元。
根据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杂费。“这就等于减免了200亿元!200亿元是什么概念?国家减免农业税是一年400亿元。200亿元相当于国家减免农业税的一半!”张玉林教授说。
免费义务教育的开端
“我们呼吁免费义务教育,免收杂费是重要一步,是免费义务教育的开端。”张玉林教授评价。
在张玉林教授看来,这条政策有三个重要意义:第一是200亿元的金额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负担,使农村低收入家庭大大受益;第二是进一步保障农村困难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遏制辍学现象,避免一部分低收入农村家庭子女因家庭贫困而难以入学;第三就是中央政府开始实质性地承担起义务教育的义务,这也对地方政府形成压力,督促他们早日实行更加彻底的免费义务教育。
“这应该说是一大进步!”他说。同时,他也提醒:好的政策必须落实到位。在免除这部分杂费的同时,如何能保证相应资金补充到位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作为农村中小学生一分子的流动儿童,他们不能享受这一政策的优惠。5年前的这一调查数据是2000万人,而且这部分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是否应该为他们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也应该在国家的考虑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