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传统观念中,“教师”无疑是超稳定的岗位之一。但是,记者近日从本市多家公立学校了解到,相当一部分老师都在刚刚开始的新学年更换了新“东家”,“挖角”与“被挖”成了老师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较大规模的教师流动?
新学年伊始,北京某知名小学的教师队伍中一下子出现了十几张新面孔。其实,说是“新面孔”太过牵强,因为他们都是被从本市甚至是本区其他学校挖过来的骨干教师。而原来那些比较“弱”的老师,则被输出到“下游”学校。经过调整,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明显上涨了一大截。而吸引这些教学骨干前来“投奔”的,除了比较吸引人的待遇外,更加融洽的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重要因素。
待遇差异导流教师走向
北京某中学校长告诉记者,目前教师的工资整体上分为两部分,其中由上级划拨的大概只占三分之一,而另外三分之二是校内工资,教师挣多挣少全凭学校的财力。因此,各区之间、区内各校之间,重点与非重点、示范校与非示范校之间,教师收入在客观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是因为,首先,不同“档次”的学校办公经费有着不小的差异。某普通校每年的办公经费不及相邻名校的零头,学校的财力“先天”贫富不均;另一方面,“择校”也使一些“好学校”先“富”起来。因为,择校生越多,学校收的择校费、共建费就越多,教师待遇就越好,与“差学校”的教师待遇也就越发悬殊。
据了解,本市某示范高中施行的是“首席教师制”。在校教师按职称等标准,分别聘任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教师和见习教师,并准备推行年薪制。首席教师的年收入预计在7至10万元,骨干教师的收入也能达到5万元。而与之同区的一位普通高中的校长则对记者说,他们的骨干教师月收入也就是3000元左右。与名校相比,同样是骨干教师,仅是从学校拿到的工资,每年至少相差15000元。
“不良人际”加速教师跳槽
日前,新浪教育频道与北大公共管理学院联合进行的一项“教师心理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得不到认可、待遇不公、管理条例缺乏人性化是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也证明,参与到师资大流动的教师中,确有一部分是迫于“不良人际关系”的压力才毅然“跳槽”的。
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刚刚退休的老教师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目前校园的环境已经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单纯了。”她认为,教育改革给了校长更多的自主权,包括人权、财权。但是,由于权力放得过宽、过于集中,个别校长容不得“不同的声音”,政策有失人性化,管理、考核、任用也有失公允。一些能力很强的教师长期得不到施展,个人发展受到限制,心情也比较压抑。因此,他们非常渴望摆脱“不良人际”的干扰,对环境因素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待遇本身。
年轻教师看重“发展空间”
刚刚开始的新学年,在某普通小学任年级组长的张老师跳到该区的一所知名小学做了一名普通老师。张老师告诉记者,吸引她“跳槽”的,是名校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名校生源质量高、基础好、接受新知的能力强,使教师更易教学,更易实现较高的升学率,形成良性循环;而“弱校”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教师的工作量虽然很大,但还是与名校的升学率有较大差距,常常感到“不平衡”。而且,与名校的老师在一起时,也经常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而另一位主动从普通校跳到名校的老师则坦率地说,“就教师的个人发展来说,名校年轻教师的学习机会多,做课、参与评奖的机会也多,因此进步很快。我的大学同班同学,能力、成绩和我都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我进了普通校,他进了名校。只是几年的时间,如今他已经是区级的学科骨干教师,经常做公开课、示范课,而我什么都不是,差距就是这么明显。不在一个平台上,就不可能公平竞争。”晨报记者 徐虹
教育重磅人物榜--崇文区景泰小学校长陈培荣
上榜理由:陈培荣,从教学一线脱颖而出的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九五”教科研研究先进个人。独立承担北京“十五”教科研课题的研究。2004年担任景泰小学校长以来,陈培荣校长提出“课题带动,科研兴校”的教育改革思路,狠抓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师德、校风,促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两年,景泰小学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单位、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和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景泰小学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工作扎实、校风优良、质量上乘,毕业生得到中学的一致认可,被家长和社会各界誉为“首都南城一颗璀璨的明星”。
教育理念: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服务学生为第一职责,以家长评价为第一尺度,为每一名学生全面、主动、多样化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和公平的机遇,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优质的教育,让学生愉快地度过学校中的每一天。
教育感悟:“现代学校管理已经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化。作为校长,必须学会应用管理的‘方’、‘圆’艺术,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拉近自己与教师的心里距离,以‘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求得教师‘个性化’的主动发展。”“学生没有优劣之分,只有进步快慢之异。花开有迟早,成才时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以公平的目光给每个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
办学目标:立足崇文,面向全市,创建学生满意、家长认可的优质品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