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基金楼市战略转变 四大新趋势显露端倪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这几年来,各类海外基金大举进军国内房地产市场“淘金“,今年,这些海外来客加速“变招“,我们必须留意和适当应对。

全球5大地产投行之一的仲量联行董事郝思建透露,“外资对中国的商铺和写字楼投资尤为活跃,去年购买的资产价值高达16亿美元,投资力量的主体为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资金。“

然而,宏观调控促使各类海外基金在第一轮疯狂抢购后开始悄然转变战略,四大新趋势显露端倪。

首先,在地域选择上,从最初的非北京、上海、广州不买,到如今的逐步涉入房地产市场发展飞快的国内二线城市;其次,在投资模式上,从单纯的购买国内开发企业的部分或全部在建、已建项目,到目前的直接借贷、股权投资、共同开发、收购改造、战略合资等多元化投资方式遍地开花;再次,在目标锁定上,从最早的购买开发商项目,或者在二手房市场购买商办或住宅物业,到现在投资工业地产、二手房中介巨头;最后,在盈利模式上,从最初的“快进快出“,收购物业或股权后快速出让、赚取短线差价来获利,到当前的收购后改造并且长线持有,通过物业增值和租金收入增长来持续盈利。我们认为,这四大方面的转变是海外基金在涉入中国蓬勃发展的楼市几年后,摸索出来的全新投资理念,它表明这些机构投资者已经初步适应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健全了自己的投资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