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兵法:薪资谈判重在细节

王朝装修·作者佚名  2007-01-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如今,很多求职者在简历中都增加了“薪资期望值”这一项,如果参加招聘会,企业在收下简历时也会问上一句:“你的薪资期望值是多少?”那么,这个期望值究竟如何开?业内专家认为,薪资谈判应注重细节。

初次谈薪要注意税后

在初次谈薪时,求职者要特别注意的是,用人单位说出的月薪通常来说是包括“三险一金”等税前收入。而求职者在谈及自己的薪资期望值时,通常指的是到手的收入。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收入越高,差距越大。所以,在填写薪金期望值时有必要在后面特别注明。

各种福利不容忽视

在供求双方进行初步了解且有意向后,才会具体谈薪资待遇问题。这时,求职者不应只了解纯粹的月收入,而要向用人单位了解其薪资架构、发放政策以及各种福利。目前,各类公司的薪资政策差异较大,有的公司虽然月收入相对低些,但为员工提供诸多福利;有的公司为留住人才,将一年的收入分成14个月甚至15个月来发。这些情况求职者都要综合考虑,而对于每个职位的描述、薪资范围标准,求职者在“开价”时一定要慎重。

谈薪最好“一口价”

在求职者中,存在谈薪时一次一个价的情况。一些求职者最初没有写下薪资期望值,只是跟招聘人员随口说了一下,等进入到第二轮、第三轮面试后,因为感觉用人单位对自己满意度颇高,于是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在这种心态下,有的求职者开始“跳价”。事实上,招聘人员通常会在面试中作笔录,如果求职者“跳价”, 招聘工作人员心里很清楚,会认为求职者在把职业当作生意来谈,对其印象也会大打折扣。

专家特别提醒求职者,一定要放平心态,当初谈及的薪资期望值肯定是自己能够接受的——因为你不可能开出自己都不能接受的薪资,既然能够接受,那不妨把眼光放远一点。进入公司后,用业绩来向老板证明你的实力和价值,加薪自然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