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崔华峰的别墅,感觉晕了头,搞不清楚走了几层,搞不清楚空间的用处,到底是厅还是房,让人捉摸不透。在这连成一体的四座楼房内,所有的空间都与常见的不一样,有多少个普通意义上的客厅、房间、厨房、洗手间,恐怕连崔华峰自己都搞不清楚,因为于他,空间感觉与通常意义上的并不一样。
四座大楼连成一体,中间全部打通,并搭建了通道,这是崔华峰非常私人的地方,是他的工作室,也是他的别墅,是他招呼好友畅谈的地方,也是他一个人静心工作的地方,被他称为第二家居。




我不喜欢用风格限制设计
崔华峰现在已经极少从事家居设计了,而转投企业空间文化设计,作为设计师的他,对于这个第二家居的风格,他这样回答;“没有风格,我不喜欢用风格、个性等特定的词语限定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我的这个家都是很随意弄成的,不是一天装修完毕的,是慢慢积累而成,而且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说不准你下次来的时候,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最令我搞不清楚的就是这屋子的每一个空间都好像没有明显的功能划分,并不像大多数家居那样,客厅、睡房、厨房,功能特别明显。如果把放有煮食用具及煮食的地方称为厨房,那么这种厨房好像只有一个,安设在第二座楼房及第一座楼房的过道上,这是给佣人和助手煮饭吃的地方。其他空间上的厨房总是似是而非,或者设立在厅的一角上,又或者是在楼梯的转角,走了一圈下来竟然不知道哪个是厨房。客厅、房间就更搞不清楚了,如果说有床的地方是卧室的话,卧室还可以辨别,客厅就比较多,好像每个地方都是客厅,只是感觉不一样的客厅而已,有热带风情的,有中国情调的。但如果问我中间有个浴缸的居室是浴室还是厅,全开放式洗手间是个洗手间吗?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
空间变换是为了思想无碍




对于这样的空间构建,崔华峰觉得没什么奇怪的,因为这个空间大多数时候是属于他独自一个人的,所以无论是洗手间还是房间,当空间只有一个人的时候,空间的感觉就会无限扩大。主人还把洗手间建成一个四方盒,在整个空间当中洗澡又有什么不可以。所以,整座别墅内极少找到墙,所有的空间基本上都采取全开放形式,光线、空气、灰尘、感觉在空间内无阻挡地穿透,把四座大楼融为一体,构筑成一个大空间。不但房、厅等功能空间互相穿透,室内空间也极大面积地与外界进行了交流,特别是光线的交流。




例如第一座与第二座楼连接成一体,中间部分从最高层到最低一层,全部使用玻璃造成了镂空的效果,阳光可以直接穿透四层楼,从天空一直照射到地面。很多空间都是利用了自然采光这一法则,大大的落地玻璃窗、屋顶上的玻璃天窗、地面的玻璃地板,全部都是为了透风透气,接近自然。
玻璃、石头、木头成为整座房子最为基础的装修材料,玻璃透明的质感,令空间与光线发生关系,营造一种轻的感觉,而石头刚好相反,它是一种重实的物质,轻与重的结合可以令空间平衡,木头是最天然的材质,木头可以古朴,也可以现代,木头可以变化多端,全在于想象和搭配。崔华峰说喜欢木头朴实无华,自然的气质,与任何现代或古老的家居陈设搭配都显得适合,所以屋内处处见到木桩,上面摆放着崔华峰或搜集而来,或自己创造的艺术品。问起灵感的来源,崔华峰说源于古老的文化,他觉得文化是需要承接才能发展的,所以古老的文化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设计灵感的来源,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各种元素互相融合,是这座别墅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这个空间游戏,崔华峰还将进行下去,他的观点是家居必须常变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