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合家欢》声音的制作特点
慧聪网 2006年4月6日9时34分 信息来源:依马狮网
——谈2005年度广电总局“金帆奖”声音制作综艺类一等奖获奖体会
湖北电视台选送的综艺节目《楚天合家欢》在2005年度国家广电总局“金帆奖”的评比中荣获声音制作奖电视综艺类一等奖,获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在节目制作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新的工艺和手段。下面我们将《楚天合家欢》的录音特点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 采用立体声录制工艺
《楚天合家欢》中包含的声音元素有音乐、语言(主持人、小品演员)、观众效果声(掌声、笑声、喝彩声)、舞台表演的效果声。如果用立体声的方式录制,其制作方式较单声道的制作方式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话筒的布置和声音声像的确定两方面。
1.话筒布置
在话筒的安排上,主持人、相声、小品等语言类声音的拾取与单声道录音方式相同,如用无线手持拾取主持人的声音,用无线纽扣话筒拾取小品演员的声音;效果话筒采取立体声的方式布置,即用三支超指向话筒作为一组立体声话筒拾取舞台表演的效果声,用三支心形电容话筒作为一组立体声拾取观众的效果声。图1是《楚天合家欢》的前期录音时的效果话筒布置。
![](/images/load.gif)
《楚天合家欢》的前期录音时的效果话筒布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声像的确定
声音存在声像是立体声录音与单声道录音的最大区别。综艺节目的声音录制在声像的安排上应把握三条原则:第一,听音者在美学上感觉满意(如平衡感、对称感等);第二,在音色和空间印象上与原声音特性相符合,即通过听觉来定位;第三,镜头因素,即视觉定位。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三条往往是相互矛盾的,需要录音师灵活地统筹安排,做出最优化的处理。根据实际的情况和以上的声像定位原则,《楚天合家欢》中的声音元素的声像安排如下表。
![](/images/load.gif)
《楚天合家欢》中的声音元素的声像安排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语言类节目的声像定在中间。如果以现场观众的听觉来定位,语言类节目的声像不一定在中间,也可能在两边,或是在表演中间还有变化(如演员走动),如果用这种声像定位方式在电视上表现出来肯定会有问题。例如,当镜头给主持人特写时,尽管在演播现场主持人在舞台的旁边,电视观众看到的画面显示主持人在正中间,主持人的声音的声像必须在正中间!当主持人在移动时,镜头也同时移动,主持人还是在画面的正中间。如果声像在左边或右边,电视观众的感觉好像是音箱有一边没有声音。在这里,语言类节目的声像主要考虑美学因素和视觉定位方式。掌声效果话筒的声像向左右展开,与现场的听觉一致,突出了一种宽阔的声场感觉,给人一种包围感,让人如同身临其境,突出的是听觉定位。此时,尽管镜头给的是观众特写,声音仍然一个宽阔声场的感觉。音乐类节目的声像基本上是向左右展开,但独唱或独奏的声像在中间,以求得平衡感,且与电视镜头相一致。
二. 采用多轨记录工艺
传统的综艺节目录音一般采用一次合成的方式,即将语言、音乐、效果随着节目制作的进程一次合成。这种制作方式效率高,且对于直播类节目来说是必需的,但是对于非直播类节目的录音而言,却不利于制作出更高质量的节目声音。
首先,效果声和语言、音乐、音响混合在一起不利于后期剪辑,如果以语言为标准剪辑的话,音乐和效果很容易被剪断;
第二,前期录制时,音效话筒音量开大后,语言的音质会发空;
第三,由于音乐和效果在节目声音中的进、出点固定了,语言的剪辑受到了影响,而且后期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的机会也大大减小。鉴于上面的原因,我们将重要的非直播类节目的语言、音乐、音效分开记录在录像机的不同声轨上,以利于后期的制作。在实际录制时,可以将语言,音乐经混合后以立体声的方式记录在录像机的一二声道,将观众效果声和舞台表演的效果声以立体声的方式记录到录像机的三四声道。
有时,录像机的声道不够用,可以利用多轨机与录像机同步的方法扩展记录声道。《楚天合家欢》中有一个叫《红樱粟》的打击乐节目,为了使录音效果更完美,我们没有在前期录制时进行一次合成,而是采用同期录音、多声道记录,后期合成的方式。我们采用主话筒加辅助话筒的录音方式,将主、辅话筒拾取的声音分类,并以多轨机进行记录,然后在后期合成时,分别对每一声道的声音动态、空间感和纵深感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设备连接框图如图2。
![](/images/load.gif)
设备连接框图
三. 现场扩声
录音与扩声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从声音质量的角度来考虑,录音时希望扩声音量小一点甚至不扩声,因为扩出来的声音又通过话筒回到系统中,使得声音“发空”甚至引起“回授”;然而录音又离不开扩声,特别是综艺节目。如在电视小品节目的录制时,观众的效果声对增强节目的气氛有很好的效果,在拾取这部分声音时,要求现场有较好的扩声效果。否则,如果演员演出的声音扩不出来,观众听不见,就不会有好的反应效果声;而如果演员的声音扩声音量太大,又易产生声音发“空”和“回授”现象,这一矛盾存在于电视节目录制的始终,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追求一种平衡——扩声的音量加大但不能影响音质;而最小不能让观众听不清,在最大与最小之间,电视节目的录音与扩音达到了平衡;如果要打破这种平衡,录音和扩声必须有一方要降低要求。
综艺节目的扩声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就是,电视录音和扩声在同一张调音台进行信号分配,如用主通道进行电视录音,用辅助输入、输出进行扩声;另一种方案就是将所有输入信号一分为二,然后进入两套调音系统中,一套进行电视录音,一套进行现场扩声。这两种录音方面各有其优缺点,前者在设备和人员数量的要求上要少一些显得比较经济,同时由于录音和扩声的最后控制由一个人掌握,录音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较容易,但是对于调音员来说,在同一时间内要考虑的操作问题太多,易出现操作失误;后一种录音方式在工作人员数量和录音设备数量方面的要求多一些,而且在两套系统间行动的协调统一方面不如前一种录音方式方便,但这种录音方式将电视录音与现场扩声分开后,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并且在电视录音系统中,电平的调节不会影响现场扩声,也不用担心声反馈的问题。在录制《楚天合家欢》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了前一种操作方式,将调音台的主通道用作电视录音,将推子后的辅助信号用作舞台扩声,既解决了电视录音,又解决了不同节目对舞台扩声的不同要求。
四. 通过后期制作提高录音质量
电视综艺节目在后期制作时,需要通过视频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对视、音频进行编辑,由于目前大多数视频工作站的声音技术指标为48kHz/16 bit,低于专业音频工作站和数字录像机的技术指标(48kHz/24bit),通过上、下载后的音频存在音质劣化,同时,画面剪辑后,声音的流畅也受到了破坏,这些问题需要在声音的后期制作时通过专门的音频工作站加以解决。
目前,音频工作站在进行音频制作时,视频参考画面的提供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音频工作站与视频工作站通过时间码锁定获得参考画面;第二种是提高视频工作站的音频指标,同时嫁接专业音频工作站的编辑功能达到声画制作一体化;第三种是音频工作站通过时间码与录像机同步,用音频工作站的视频采集卡采集参考画面。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楚天合家欢》的后期制作采用了第三种制作方式,如图3所示。
![](/images/load.gif)
《楚天合家欢》后期声音制作框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图3中,所有的设备均以模拟信号输入及输出,录像机为音频工作站提供时间码,以便于音频工作站与录像机同步。
制作流程
(1)首先将从视频工作站下载到磁带的视、音频信号上载到音频工作站,为下一步的音频制作提供声、画参考。这一步要求音频工作站在追踪录像机时间码的情况下同步录音,相对于时间码而言,音频工作站上的音频时间码位置与磁带上的音频时间码位置是完全一致的。
(2)将原始的音频素材采集到音频工作站中。采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所有的音频上载到音频工作站其取样频率和量化比特的设置应前后一致(包括上面第一步上载参考声),如使用48kHz/24bit。
(3)在音频工作站的编辑窗口中对照参考声、画,将声音素材定位。在这一步中,将语言、音乐、音效分别放在不同的声轨,利用声音的波形特征将素材声与参考声对齐;音效部分的掌声、喝彩声等应根据节目需要,确定进出的位置,并进行反复演示,注意进、出的声音是否自然。
(4)利用工作站的强大的声音处理功能对声音进行处理。如节目电平处理、渐强及渐弱处理等。
(5)通过调音台将音频工作站上多轨声音(除参考声外)合称为一组立体声,并记录到录像机的一二声道上。合成时,首先完成由录像机利用时间码“拖着”音频工作站走带。
(6)认真地监听和监看。最好有标准的监听音箱,通过响度测试,将录音师听音位置响度定为86db,这样便于监听节目声音的每一个细节;音频监视仪器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通过图形对节目电平和相位进行监看,可以避免录音师的听觉误差。
录制《楚天合家欢》时采用的这些工艺和手段只是提高电视节目录音质量的一个方面,录制一个高质量的作品,除了这些外,一流的制作设备、制作人员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只有紧跟电视录音技术发展的脚步,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保证节目录音质量的全面提高,给我们的观众以美的享受。
信息来源:聪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