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政治》的理性故事选辑
——试以另类形式表达的书评
前言
《梁山政治》是本难得一见的管理实践指南类的好书。作为工商管理学博士的作者赵玉平,怀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的宏远心愿,在多年对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谋略著作研读深省的基础上,摄取水浒梁山为大背景,巧妙地以梁山副军师朱武为主人公,用第一人称所见、所闻、所识、所悟的形式,讲述了经过精心设计的、事理妥贴融洽的40多个新故事,其内容与内涵涉及到组织行为、人力资源、领导方法、管理沟通、员工激励等若干管理学的热门话题。书中以平实典雅的文字,幽默诙谐的语言,有血有肉的情节,一扫理论读物惯有的艰深和沉闷,使人们在舒畅欣赏式的阅读之中,学管理,思哲理,长智慧。此书绝非亦步亦趋的跟风之作,而是厚积薄发、独辟蹊径的精品佳作。
以笔者拙见,《梁山政治》的一大特色,是对事理剖析的符实、精细和独到。所谓符实,是指书中所阐述的管理学方面的道理,不是来自书本中的泛泛阔论,也不是来自头脑中的主观臆断,而是来自现实生活的真知灼见。估计作者不算年长,但看了这些让人醍醐灌顶、霍然憬悟的道理,似乎我们面对的是一位“人情阅尽秋云厚,世事经多蜀道平”的长者。所谓精细,是指书中对事理的剖析,能针对所选取的典型问题,条分缕析,鞭辟入里,发微探幽,钩深致远。使阅者能目随字行,思随笔入,于平直中见睿智,于曲折中明哲理,从而达到清人唐彪所说的“剖悉精微,从而细加审玩,则读十可以当百”的效果。所谓独到,是指书中论理少有人云亦云之庸,多有独特见解之鲜。就像是一位资深的老中医在诊说病理,其药石之言,切中肯綮;作辨证施治,扶正祛邪,那独到的病理之解与医术之效,非略通医道者能与之比肩。
笔者与该书作者素昧平生,无缘相识,只认书不认人,以上褒评确是阅后感言,绝无为之广告之意。现为佐证此说,特选取书中的几个理性故事片段推介如下,由读者自行评判。若由此引以兴趣者,可去购读原著,最后能否得出物超所值的结论,任由大家评说。
裴宣铁面
事件概述
裴宣是梁山专管赏罚的头领,后山是全山寨储藏钱粮物资的地方。这一天上午轮到犒赏山前三寨,裴宣和李应主持着,大小喽罗欢天喜地按功劳簿领得各自犒赏之物。但后山往前山的路不好走,东西运了半日还没运完,妨碍了后继水寨人员的领取。水寨头领李俊好心地从水寨调来条大船,招呼剩下的人把自己的东西都标上记号拿上船,由水军帮忙从水路绕到前山去。不料船行半途失火,勉强靠岸时,火势已难以控制。
前寨的解家兄弟也有大堆东西在船上,眼见火势凶猛,就号召众喽罗不必管东西是谁的,谁抢救出来就归谁。但意想不到的是,裴宣却带着八班差役横刀挡在那里,不准众人上船抢救东西。当双方争执不下时,李应也出面帮助劝解,说东西让兄弟们拿了总比烧了强,可裴宣黑着脸就是不肯。眼见着好端端的一船东西化为灰烬,大家心疼得直跺脚,都把恨撒在裴宣身上,两边就动了手。裴宣带的人少,哪经得住这么多人的拳脚,三下五除二就被放倒了好几个。
此时我(朱武)和卢员外闻讯一起来到现场,见裴宣和几个手下受伤躺在一条小船上,岸边的人群还在吵吵嚷嚷。卢员外不愧是掌大事的,几声号令就把事件平息下来,然后唤几个头领一起到聚义厅对质评理。
事理剖析
解珍首先委屈地说:“东西都是弟兄们用命换来的,不论分给谁总比一把火烧了强。可裴头领硬是让东西白白烧了,弟兄们不服!”
李应也跺着脚说:“一船的布匹绸缎酒肉粮米,就这么白白烧了,心疼呀!“
大家都把目光转向裴宣。见他跛着脚一直站着,吴军师拉了一把椅子扶他坐下。裴宣冲着众家弟兄抱拳致礼,鼻子一酸掉下几滴泪来。他说:“宋大哥,各位头领,裴某也和大家一样,知道咱梁山的钱粮都是弟兄们拿命换来的,我也不想眼睁睁看着这一船好东西被火烧光啊。可是今日之事,实在是出于无奈,不得不烧,不能不烧啊!”
一番话把大家都说愣了,宋大哥眼里也闪着些许迷惑。于是裴宣给众人道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料到的理由:
船上的货物各有其主,起火的时候已经难分彼此,大家上船来抢救东西,必然有人拿多有人拿少,有人动作慢还拿不到。拿少的人,心生不满,会和拿多的人争抢,于是救火的好事最后极容易演变成为只抢东西没人救火,而且还会出现打架斗殴。这是一不可。
火中拿得多的人会因为意外之财而心存侥幸。他会想,原来山寨里得不到的东西,在大火中可以这么轻易获得。于是下次着火,就难免有人只图东西不救火;更有甚者,还会有人想火盼火,乃至纵火,以求合法地满足自己的私利。这是二不可。
由此二不可,可以知道烧坏一船东西事小,败坏了山寨风气事大,不能因为贪图小利而给梁山种下隐患。所以似今日这般的危难时候,财物只有两个处置方法,要么归公,要么烧毁,自拿自取、谁救归谁是遗留后患的事,万不能做。
“那今日财物为何不抢出来归公呢?”有人问了一句。
裴宣回答:“一来财物已有归属,无法甄别救出来的是不是救火者自己的,万一自己抢出了自己的东西还要归公,心中必生怨恨;二来即使是全部归公,以后补偿,也难免人多手杂,有人私下隐匿,众人互相攀比,这样一来又成了只抢东西不救火。以上都是担心,不是要害,本来排除了这两种担心,还是可以抢出东西归公的。怪只怪解珍未经商议草率下令,火海中财物任人自取。命令已出,事情无法挽回,只有阻止众人上船,宁可烧了这一船东西,也不能坏了风气。”一番话说得众人心悦诚服,解珍、李应也低头不语。
宋大哥本要追究解珍等人打人之责,被裴宣极力劝阻。解珍当堂下拜,一段不快也就烟消云散了。由此吴军师给裴宣的评语是:“忠肝义胆,奉公而知大节,受辱而不失志,梁山清正楷模。”
李忠救人
事件概述
一天黄昏时分,我到裴宣处拿公文节略。进了门,只见宣赞正和裴宣争得面红耳赤。宣赞一见我就马上求援,说:“朱军师,你来评评理,救人家性命之后,该不该收人家钱财?”我笑着摇摇头,说:“救人是义举,怎好收钱。”宣赞又问:“前日柴大官人救人,不但没要人家酬谢,反而周济了人家20两银子,这是不是大义举动?”我点点头,说:“确实是,此事我当时就在场。”宣赞指着裴宣说:“前几日,李忠在泊外的路上也救了一个人,这个不长进的,救完人还收了人家谢礼。这不,山寨要赏有义举的人,裴宣不考虑柴大官人这样的,却要赏李忠,真是莫名其妙!”
这事情确实有点奥妙。我看着裴宣点点头,会心一笑。裴宣也笑了,说:“就请朱大哥把里边的曲直给他讲讲吧。”宣赞惊诧地看着我,说:“怎么,你也是赞成的?”
事理剖析
我先给宣赞讲了孔子两个学生分别救人的故事。一个是子路,有一次救了一个落水的人,被救者因感激送他一头牛,子路高兴接受了。此事受到孔子的赞扬。另一个是富商子贡,他在外国为一个被迫为奴的鲁国人赎了身,按当时鲁国法令此举可向政府领一笔钱,但子贡没有领。孔子认为这样做不妥,会影响到其他鲁国人在外国替本国人赎身。接着我以此事例开题来给宣赞讲明其中道理。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如何劝善确是个重要问题。在劝善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工具一个是建立制度,一个是道德教育,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手段。管理者可以宣传子贡式的先进典型,鼓励人们做善事,但千万不能把这种模式作为制度设计的模板。劝善就是要劝大多数人做好事,这当然就要考虑大多数人的经济水平和思想境界。如果按照少数优秀分子的标准为大多数人定做制度,那就完全是“画饼充饥”,“空中楼阁”。李忠就好比子路,他提供了一个劝善的样板,这样板适合梁山绝大多数喽罗们的思想和经济水平。所以在制度设计上,就要比照李忠案例,让大家都知道做好事有好的回报。奖赏和宣传李忠,不是宣传他的思想境界,而是为了宣传我们的回报机制,以倡导和鼓励大多数普通人也努力做善事。
而柴大官人就好比子贡,对他的宣传是纯粹的道德表扬,跟制度设计无关。我们绝不会因为一个柴大官人做好事不要实惠,就否定很多个李忠做好事要实惠的行为。人总是有差别的,管理者当然要承认大多数普通人与经济上、思想上领先的优秀分子的不同。我们就是要用制度设计来解决底线问题,然后再通过道德教育,使人们的思想境界逐步提高。
宣赞大瞪着两只眼睛,听得愣愣的。裴宣最后还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要用规则管理,而不是用良心。
白胜骗酒
事件概述
早上刚用完早点,管酒肉的朱富和管印章的金大坚就争吵着闯了进来。一问才知道前时攻打大名府所得的四十几坛御制美酒,在分发中被人多冒领了几份。领酒凭的是宋大哥专用的大印,朱富怀疑是金大坚自己用印多领。经再次核对手续,金发现有两个印是假冒的,而朱却认为是真的,于是就找主管军中印信的我来一辨真伪。
我一眼就看出那两印有假。因用印有个秘密,全山寨的三颗大印看似相同,但在“梁山之印”的之字点上有些微区别,各用于文书印记、调动军队和领用钱粮之途,这个秘密只有吴军师、我和金大坚知道。一听我说是假印,朱富一咧嘴愣了,金大坚嘿嘿笑道:“咱山寨用印是有规矩的,不是说随便那人就能仿冒的。”我见金大坚说多了,忙拿眼神示意他,他识趣地住了嘴。
回过头我对朱富说:“朱贤弟,事情其实好查,领酒的时候都有签收的,你只要看谁多签了自然就看出是谁伪冒的印记。”朱富恨恨地说:“一定要把这个人查出来交黑脸裴宣治罪。”
果然很快就查出是白日鼠所为,他用以前留下的印记多领了10瓶。裴宣给他的处罚是:罚银200两,当众打30军棍。白胜不服,认为罚了不打,打了不罚,于是便到宋大哥处申诉。宋大哥很快就来说情,认为白胜对山寨贡献不小,罚了就不打吧。他还说:”既然白胜酒不够喝,我又不喝酒,索性把自己那份也给了他,省得他日后还做这丢人的勾当。“
事理剖析
裴宣低头沉吟了一下,忽地回头问我:“朱大哥养过猫吗?”一句话把我和宋大哥都问愣了,不知道这黑脸判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摇摇头说:“没有养过。”
裴宣说:“刚到山寨的时候,我养过一只猫。有一天我正在吃饭,忽然听见外边鸡笼里一阵嘈杂,隔一会儿就见我的猫叼着一只小鸡进来,那小鸡还在不停地挣扎。我心疼小鸡啊,就连忙从桌上夹了一块鱼丢过去,引小猫把鸡放下。小猫果然听话,放下小鸡来吃鱼了。小鸡飞快跑掉,逃了一命。”说到这,裴宣顿住了,问宋大哥:“兄长觉得我有什么不妥吗?”
宋大哥摇摇头,说:“没什么不妥啊,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猫把小鸡吃掉。”裴宣把话接过来,说:“可实际上第二天我就发现自己犯了巨大的错误。吃饭的时候忽然门帘闪个缝,那只小猫又进来了,它拿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桌上的鱼,只见它嘴里叼着两只小鸡。”
“所以——”裴宣有点得意地看着宋大哥:“我错就错在不该在头一天给小猫鱼吃。小猫偷鸡吃,是犯了家规的。为了纠正它的行为,我使用了奖励的手段——用好吃的鱼跟它交换。这个不当手段直接造成的不良结果是,第二天小猫想吃鱼的时候,又抓了更多的鸡。本来想制止不良行为,结果反倒引发更多的不良行为。
白胜就好比这只偷鸡的小猫。现在他犯了家法,大哥你不但不处罚他,反而给他美酒安慰他,那下次他再有贪心的时候,就会使用严重的手段。而且,这个事情一旦在梁山传开,上行下效,后果不堪设想啊。我梁山要想疾恶扬善,长治久安,该使用惩罚手段的时候,就要毫不犹豫地使用,否则就会贻害无穷!”
一席话,说得宋大哥良久不语。
第二天,白胜当众被打了30军棍,全军肃然!
花荣受屈
事件概述
离公布座次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在大家的期待中,山寨迎来了选五虎大将的第一轮评选。这五虎大将选的不光是本领,还有名望、资历、身份。
按资历和名望,花荣当五虎将自然是够资格的,但问题是出在他的本事上。因在梁山泊好习射箭的人太少,擅长射箭的人更少。一种本事只有普及了,那佼佼者才能真正被认可,而花荣的情况正好相反。我有把握猜出最终五虎将的人选和名序是:关胜、林冲、呼延灼、秦明、董平。对此,众弟兄心中也有数。花荣本人虽有委屈,但尚能正确对待。问题是出在部分对董平有芥蒂的人,竭力为花荣未当五虎将抱不平,寻了董平的不是,挑起了事端。经我想方设法多渠道做工作后,风波才渐趋平息。
回到住处真有点累了,我合衣小睡至傍晚。迷糊中有花荣贴身的亲兵来请见,我一骨碌翻身起来说:“事不宜迟,你可速速去请花将军来我寨中,我有要紧事说。”
小校打马而去,不一会花荣就到了。他依旧是一身素袍,但神色却没有平日里精神。一见面就叹了口气:“咳,朱大哥想必知道小弟此刻的心绪吧。”我点点头,说:“花将军自己受了委屈,还要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这实在是不容易。将军能为山寨大局考虑放弃个人荣辱,真是令人钦佩啊。”
花荣苦笑着喝了半口茶,沉吟了一下,忽然抬起头问我:“花某想请教先生,此时找宋大哥可否合适?”我说:“找是可以找,就看说什么。”
“先生的意见呢?”花荣真显了一副学生的态度。
事理剖析
我向花荣说出了自己早想好的意见:
受了委屈要喊疼,喊了疼让人家都知道你受委屈了,然后再自己默默地忍下来,这样不但获得了大家的同情和支持,也向领导展示了自己的忠诚。受了委屈就扛着,而且表现如常,这样并不好。首先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在乎领导,不在乎组织给你的认可,有轻视上级的嫌疑;其次让人觉得或许你真的不够资格,自己心虚;第三让人觉得你不真诚,明明受了委屈,还在那里笑呵呵地什么也不说,够有心计的。要知道历来城府过深的人都会给领导压力感和威胁感的,受了委屈还落这么个印象实在像鸡飞蛋打!所以一定要喊疼,一定要给宋头领倒倒心里装的委屈。
说是该说,但是说到什么程度,这个分寸的把握却十分重要,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目前的情况是人选已经不能改变,但谈的空间还很大。和宋头领谈时的一个基本态度就是“表示忠诚,不求改变,但求改善”。可主动把宋大哥请过府来,先避谈个人之事,只是对他长期以来的关怀表示感谢。也可多叙叙旧情,讲讲当年清风寨一起出生入死的往事。把这些铺垫做足了,你的心思宋大哥也摸透了,下边就等着他安排就是了,相信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答复的。
花荣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很快就依计行动了。
隔了几日,我在山寨遇到主管中军文书的萧让,特意向他打听花荣的人事安排。正好萧让也因事有求于我,便引我到他处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纸卷,从中抽出一张递给我。只见上边写道:“小李广花荣,位列八彪将之首。备注:职务中军主将,列秦明之前;座次第九名,列董平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