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现操控光子晶体自发辐射方法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日本物理学家日前以实验证明他们能够操控光子晶体(photonic crystal)中的自发辐射(spontaneous emission)。受激辐射(stimulated emission)为激光器操作的基础,而自发辐射却会浪费光电器件中的能量。这项成果将有助于提升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半导体激光器及太阳电池(solar cells)的性能。日本京都大学的物理学家已经找到一种方法,不但抑制低自发辐射,还可从中提取有用的光。

这个由Susumu Noda领导的研究小组将直径为5nm的量子阱(quantum well),嵌进由磷砷铟化镓(GaInAsP)制成的二维光子晶体中。该光子晶体含有许多排列成三角晶格的空气柱,再加上磷砷铟化镓和空气柱的折射率对比相当大,导致某些频率范围(称为光子能隙photonic band gap)内的光不能穿透此晶体。

研究人员准备了空气柱间距从350至500nm的样品,并测量样品所发射的光量。他们发现当样品的发射光谱落在光子能隙内时,整体的自发辐射率会降至1/5。此外,由于二维光子晶体在垂直方向并无能隙存在,因此有些光子是延着垂直方向发射。整体而言,器件的发光效率获得提升。

Noda表示,在许多领域如光子学、照明、显示、太阳电池甚至于量子信息中,自发辐射都是限制器件性能的瓶颈,而上述研究成果显示,藉由抑制自发辐射并使其重新分布,半导体激光器、太阳电池、发光二极管及其它光电器件的性能都可能获得提升。

信息来源:中国灯饰商贸网-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