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创新科技结合打造中国玩具美好明天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是玩具大国,但不是玩具生产强国,特别是传统玩具,这两年受到“洋玩具”的冲击,显得身单力薄,受到冷落,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与重视。

这与中国传统玩具制造业的特点有关:有近2/3的玩具制造企业的设计、原材料等靠外国提供,生产企业赚取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费和管理费,很少有自己新开发的产品。

由于中国民众对玩具的审美标准、欣赏角度与境外有很大差异,因此有专家建议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下工夫,把玩具做出文化来。像泥塑、陀螺、空竹、风筝、布艺等都是中国特色浓郁、历史悠久的传统玩具。

业内人士还建议学习西方玩具的造型优点,向可爱型、功能型、环保型和文化型靠拢。

近年来,中国玩具厂家的利润空间逐渐萎缩,根本原因在于玩具附加值太低,也就是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效应。

厂家在生产玩具时,需要经过研发、开模等诸多环节,一个小小的玩具有时甚至需要十几道工艺。如果在芯片和电动化上没有核心技术,同时又是贴牌加工,利润自然会很低。

其实中国玩具的制造工艺已经到了可以打造品牌的时候。

很多专家表示:“国外玩具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品牌很有强势,但不能笼统地说国外玩具就比中国好。中国的毛绒玩具和童车在国际上很有影响。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电动化和芯片的核心技术。”

专业人士说,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的民族特色是玩具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只要善于挖掘民族特色这一潜力,再将民族特色和创新精神结合起来,注入现代科技含量,同时与时令、民俗及旅游挂上钩,就能发挥中国传统玩具在中外市场上的巨大优势。这些人士认为,走传统路线将是今后两三年内中国玩具市场流行的总趋势。

信息来源:侨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