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将整顿纺织进口秩序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近日,俄联邦海关署副署长罗兹宾克表示,2006年俄海关将进一步加大对灰色进口贸易的打击力度,集中力量对来自东南亚国家、中国、土耳其等国的轻纺产品(主要是纺织品、服装、鞋帽、家电等商品)进行严格监管,把灰色进口贸易额的比例降到15%。

据商务部欧洲司讲,俄已通过官方渠道希望中方提供纺织品主要出口商清单,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俄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纺织服装业下降趋势至今未停止,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据俄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纺织品服装产值约28.9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0.35%。

俄现有纺织服装企业约1.4万家,已全部实现私有化,从业人员40万,较大规模企业约40家,占全部产值的60%以上。

在纺织业中最重要的是棉纺织业,产品可满足国内70%需求,而丝绸和化纤品近80%需进口。服装业50%以上靠国家订货,主要为特种行业生产(军队、警察等)。

据俄轻工业协会专家估计,现在俄市场纺织品服装年销售额大约为300亿美元,主要依赖进口产品。

据俄罗斯海关统计,2005年纺织品服装贸易额为12.5亿美元。其中,出口1.28亿美元,主要为棉纺织品;进口为11.22亿美元,主要是服装和化纤制品。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土耳其和越南。其中,从中国进口额最大,为8.6亿美元。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俄市场上销售的纺织品服装40%以上通过灰色清关进口。

二、中俄纺织品服装贸易统计差异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俄纺织品服装贸易额为62.17亿美元,增长35.3%。其中,中方出口62.12亿美元,增长35%,比俄方统计多出53.5亿美元(双边贸易总额统计差额为89亿美元)。中方自俄进口480万美元,下降22%。

俄罗斯是我纺织品服装出口第四大市场,双方统计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苏联解体后,俄实行高关税政策,但由于官员腐败、海关通关效率低下等原因,导致轻纺产品以“包机包税”形式为主的贸易方式出现,灰色清关盛行。近10年来,俄官方多次宣布打击灰色清关,但收效甚微。此次俄希望通过对出口商采取措施的想法恐难达到预期效果,不能解决其自身机制存在的问题,因以“包机包税”进口的商品,在出口商品装上飞机后,进口商并不需要有关出口报关和装运单据,而是由俄报关公司出具假单据统一向俄海关部门清关。

包机包税:是指进口货物运低俄罗斯前,由出口商(或进口商)向俄报关公司支付一笔费用(含运费和清关费),由报关公司另做单据,向运输公司支付运费并向海关清关,海关则仅出具整个运输工具的一个清关单,一般进口商拿不到货物报关凭证。由于一般报关公司与海关官员都有勾结,采用“包机包税”要与正常报关费用低廉许多。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