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普,今年23岁,是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棉四分公司布机车间一名挡车工。2000年,她从纺织技校毕业,成为一名纺织工人。几年来,她在“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活动中,得到锤炼。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2001年荣获公司青工运动会冠军;2002年在市纺织操作运动会上获平纹组第一名,同年被常山股份公司评为“最佳员工”;2003年获市纺织系统操作技术比赛第二名,并被公司评为“操作能手”和“三八红旗手”;2004年被共青团石家庄委员会授予“青年标兵”,2005年8月,在石家庄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了布机挡车工第一名,9月,在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以巡回无扣分、总成绩101.3分的好成绩摘取桂冠。她的经历证明: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努力争做学习型、知识型、创造型的新型劳动者,终会有回报。2005年“七一”前夕,她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人物语录:“既然选择了纺织,我就要献身于纺织,干就干出个名堂!”
人物故事:在小杨这一串串荣誉的背后,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记得她刚进厂时,面对敞亮的车间、洁净的机台,看着有规律抖动的纱线,憧憬着用自己的双手织绣美好的生活。可没过多久,一个个幻想被接踵而至的挫折击碎。第一次技术测定,她不仅接头不过关,断经断纬的处理也达不到标准,每天班上手忙脚乱,累得筋疲力尽,到月底还完不成生产计划。每当她看着师傅们娴熟的操作和巡回时,心里就有一种愧疚感。她说:“我痛苦过,困惑过,也曾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师傅很快发现了我情绪低落,她了解原因后,指出我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打结慢、巡回不灵活、对机器性能掌握不好。”于是小杨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纺织,我就要献身于纺织,干就干出个名堂!”
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仔细观察老师傅的每一个操作动作及要领,反复地揣摩。单就机下打结一项,老师要求接500个,她就接1000个,别人练习一小时,她就坚持练习三小时。把这个动作一步一步分解开:掐头、搭头、绕圈,一遍又一遍,手指被纱线勒出一道道口子,她缠上胶布接着练。熟能生巧,从最初的7个/分钟到现在的38个/分钟,超标准64%。这期间,陪伴着她的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由此,她还总结出接头要领口诀:“掐头快而挺,搭头绕小圈,压纱拉纱准,动作要连贯”,至于处理断经、断纬的基本功练起来就更苦,尤其是处理断经动作:纳梭、平综、找头、穿综筘、开车、举手,这看似简单的动作既要优美又要速度,若想在比赛中提高一秒钟是何等的艰难,那需要平时成千上百次的苦练。为了使“滑筘”这一动作做得快而准,在练兵车上她无数次地掐断经纱做模拟练习。动作练起来不仅枯燥无味,而且由于织机大部分是铁件,稍不注意就会碰破手指。一次在练习断纬投梭时,由于没掌握好手腕的用力,一下子碰到铁件上,顿时血从手指上流出,但她强忍着疼痛,将伤口包扎好后继续练习。就这样,她凭着自己永不服输的倔强性格,在经纬交织的高山上一步步攀登。
信息来源:河北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