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纺织品贸易或将再掀波澜,以往幸免于此的非设限纺织品也“难逃此劫”。昨天,记者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获悉,欧盟成员国正酝酿对我国八大类非设限纺织品中的一些类别发起反倾销,而内因在于国内一些企业在出口价格上恶性竞争。
非设限产品也遇反倾销
去年我国和中欧在纺织品问题上“握手言和”后,《中欧协议》规定的十类之外的非设限中国产品今年出口量增长惊人。其中,男梭织衬衫、袜子等八大类产品的出口增幅同比增长了1至4倍。于是今年3月,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1个成员国按捺不住,向欧委会提出申请,要求对进口激增的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现在仅是一部分成员国提起,还需在25个成员国中达成一致、拿出公认方案,并提交欧委会通过。他透露,商会正紧密追踪此事,将在下月向相关企业通报欧方反倾销的进展情况,并共商对策。
不正当低价出口可能被禁
屡遭反倾销的根本原因是众多出口企业低价竞争。不过,这样的情形可能很快得到遏止。商务部昨天对外公布《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修订草案),同时向各界征求意见。根据该草案,我国境内的出口企业可就同行的低价出口行为,向商务部提出调查申请。
做了近10年纺织品生意的徐远清介绍,因为价格原因,出口生意越来越难做,八九年前每米化纤布的出口利润大约是3元人民币,现在只有0.25元,大家还在拼命压价。
出口价格不断下降,引发的国际贸易摩擦越来越多。浙江省外经贸厅统计,2002年~2004年,浙江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案件分别为12起、19起、26起。
据商务部的草案,“被调查产品以低于该产品单位平均生产成本与平均管理、销售和一般费用总和的价格对外出口的行为”将被认定为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商务部立案后,会在立案决定发布之日起270日内结束调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延长期不得超过90日;商务部发现确实存在低价行为的,处罚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被调查人处以人民币3万元以下的罚款,禁止被调查人的被调查产品自决定公告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的出口等。
每日商报梁世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