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目前半导体照明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专家指出,我国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需要统筹规划、联合推进,切忌盲目发展。
2004年3月,我国已将厦门、大连、上海、南昌等4个城市设立为第一批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种产业化基地。目前四个基地都已制定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发展规划,围绕研发组织、企业培育、资金、人才、交流合作、宣传等方面全面展开基地建设工作,以期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在争取国内市场领导地位前提下,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一场新的区域层面的半导体照明产业竞争已经开始。
据调查,目前半导体照明已引起产业界和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近期新增投资已超过5亿元。
位于大连开发区的大连路美芯片科技有限公司是2003年9月大连路明科技集团利用发光材料技术,并引进美国硅谷AXT公司的芯片技术、全套生产设备及技术团队成立的。目前,首期一座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己经建成。
科技部认为,路美芯片项目的投产实现了我国高品质半导体发光芯片规模化生产零的突破,对促进我国半导体照明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发展,完善我国半导体照明的产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大连路明集团斥资1000万美元收购美国AXT光电公司外,上海宽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500万美元生产氮化镓基高亮度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江苏长电科技公司投资8200万元,联合北京工业大学开发LED(发光二级管)新产品;中科院半导体所与北京大学、深圳海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投资3000万元,成立北京睿源固磁性照明有限公司。此外,许多资金实力雄厚的产业集团正在进行半导体照明的投资可行性分析。
我国目前从事半导体照明企业共有5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据了解,目前国内在正装及倒装功率型芯片、透明电极、功率型LED封装等方面实现一些关键技术突破,功率型LED矿灯已开始在矿井试用,上海通用别克概念车除前大灯外,车内外照明全部采用LED光源,太源能LED照明已在珠海建成国内最大的示范工程。课题承担单位正在申请的专利已超过30项。
我国正积极开发国际与地区合作,与韩国光电促进会及美国相关机构交流,了解国外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组织情况,在产业组织上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与台湾地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光电协会、工研院等机构探讨海峡两岸共同建设大中华半导体照明技术与产业聪明的可行性。
尽管如此,我国半导体照明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攻关计划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吴玲介绍,与国际相比,我国研发技术差距较大,并且有加大的趋势,且缺少核心专利。目前,蓝光和绿光发光二极管专利基本被国外垄断,国外氮化镓(生产蓝、绿光发光二级管的核心材料)专利约5600项,而国内氮化镓专利只有70余项,紫外和深紫外LED的专利尚属空白;国内现行的研究组织方式不能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半导体照明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产业特点,导致行业内现有人才、资金分散,设备、技术、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低水平重复现象普遍;研发投资与产业投资规模小;国内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能力弱,技术成果的集成化不够,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产品主要是中低档产品,高端应用市场需要培育和推动。
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投资力度并进行有效组织(技术攻关、产业组织),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我们有可能与发展半导体照明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目前国际上半导体照明的技术发展很快,要使中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的企业必须在3-5年的时间里形成自己的规模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但是,如果投资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投资,尤其在市场还不规范的时候,势必挫伤企业,投资商参与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将给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导半体照明无疑具有广阔前景,但目前半导体照明的技术和市场都不成熟,技术还没取得完全突破,价格还很高,离民用照明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企业不能盲目投资。
针对我国目前半导体照明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专家指出,我国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需要统筹规划、联合推进,切忌盲目发展。
2004年3月,我国已将厦门、大连、上海、南昌等4个城市设立为第一批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种产业化基地。目前四个基地都已制定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发展规划,围绕研发组织、企业培育、资金、人才、交流合作、宣传等方面全面展开基地建设工作,以期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在争取国内市场领导地位前提下,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一场新的区域层面的半导体照明产业竞争已经开始。
据调查,目前半导体照明已引起产业界和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近期新增投资已超过5亿元。
位于大连开发区的大连路美芯片科技有限公司是2003年9月大连路明科技集团利用发光材料技术,并引进美国硅谷AXT公司的芯片技术、全套生产设备及技术团队成立的。目前,首期一座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己经建成。
科技部认为,路美芯片项目的投产实现了我国高品质半导体发光芯片规模化生产零的突破,对促进我国半导体照明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发展,完善我国半导体照明的产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大连路明集团斥资1000万美元收购美国AXT光电公司外,上海宽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500万美元生产氮化镓基高亮度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江苏长电科技公司投资8200万元,联合北京工业大学开发LED(发光二级管)新产品;中科院半导体所与北京大学、深圳海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投资3000万元,成立北京睿源固磁性照明有限公司。此外,许多资金实力雄厚的产业集团正在进行半导体照明的投资可行性分析。
我国目前从事半导体照明企业共有5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据了解,目前国内在正装及倒装功率型芯片、透明电极、功率型LED封装等方面实现一些关键技术突破,功率型LED矿灯已开始在矿井试用,上海通用别克概念车除前大灯外,车内外照明全部采用LED光源,太源能LED照明已在珠海建成国内最大的示范工程。课题承担单位正在申请的专利已超过30项。
我国正积极开发国际与地区合作,与韩国光电促进会及美国相关机构交流,了解国外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组织情况,在产业组织上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与台湾地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光电协会、工研院等机构探讨海峡两岸共同建设大中华半导体照明技术与产业聪明的可行性。
尽管如此,我国半导体照明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攻关计划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吴玲介绍,与国际相比,我国研发技术差距较大,并且有加大的趋势,且缺少核心专利。目前,蓝光和绿光发光二极管专利基本被国外垄断,国外氮化镓(生产蓝、绿光发光二级管的核心材料)专利约5600项,而国内氮化镓专利只有70余项,紫外和深紫外LED的专利尚属空白;国内现行的研究组织方式不能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半导体照明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产业特点,导致行业内现有人才、资金分散,设备、技术、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低水平重复现象普遍;研发投资与产业投资规模小;国内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能力弱,技术成果的集成化不够,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产品主要是中低档产品,高端应用市场需要培育和推动。
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投资力度并进行有效组织(技术攻关、产业组织),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我们有可能与发展半导体照明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目前国际上半导体照明的技术发展很快,要使中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的企业必须在3-5年的时间里形成自己的规模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但是,如果投资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投资,尤其在市场还不规范的时候,势必挫伤企业,投资商参与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将给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导半体照明无疑具有广阔前景,但目前半导体照明的技术和市场都不成熟,技术还没取得完全突破,价格还很高,离民用照明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企业不能盲目投资。
针对我国目前半导体照明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专家指出,我国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需要统筹规划、联合推进,切忌盲目发展。
2004年3月,我国已将厦门、大连、上海、南昌等4个城市设立为第一批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种产业化基地。目前四个基地都已制定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发展规划,围绕研发组织、企业培育、资金、人才、交流合作、宣传等方面全面展开基地建设工作,以期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在争取国内市场领导地位前提下,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一场新的区域层面的半导体照明产业竞争已经开始。
据调查,目前半导体照明已引起产业界和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近期新增投资已超过5亿元。
位于大连开发区的大连路美芯片科技有限公司是2003年9月大连路明科技集团利用发光材料技术,并引进美国硅谷AXT公司的芯片技术、全套生产设备及技术团队成立的。目前,首期一座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己经建成。
科技部认为,路美芯片项目的投产实现了我国高品质半导体发光芯片规模化生产零的突破,对促进我国半导体照明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发展,完善我国半导体照明的产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大连路明集团斥资1000万美元收购美国AXT光电公司外,上海宽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500万美元生产氮化镓基高亮度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江苏长电科技公司投资8200万元,联合北京工业大学开发LED(发光二级管)新产品;中科院半导体所与北京大学、深圳海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投资3000万元,成立北京睿源固磁性照明有限公司。此外,许多资金实力雄厚的产业集团正在进行半导体照明的投资可行性分析。
我国目前从事半导体照明企业共有5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据了解,目前国内在正装及倒装功率型芯片、透明电极、功率型LED封装等方面实现一些关键技术突破,功率型LED矿灯已开始在矿井试用,上海通用别克概念车除前大灯外,车内外照明全部采用LED光源,太源能LED照明已在珠海建成国内最大的示范工程。课题承担单位正在申请的专利已超过30项。
我国正积极开发国际与地区合作,与韩国光电促进会及美国相关机构交流,了解国外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组织情况,在产业组织上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与台湾地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光电协会、工研院等机构探讨海峡两岸共同建设大中华半导体照明技术与产业聪明的可行性。
尽管如此,我国半导体照明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攻关计划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吴玲介绍,与国际相比,我国研发技术差距较大,并且有加大的趋势,且缺少核心专利。目前,蓝光和绿光发光二极管专利基本被国外垄断,国外氮化镓(生产蓝、绿光发光二级管的核心材料)专利约5600项,而国内氮化镓专利只有70余项,紫外和深紫外LED的专利尚属空白;国内现行的研究组织方式不能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半导体照明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产业特点,导致行业内现有人才、资金分散,设备、技术、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低水平重复现象普遍;研发投资与产业投资规模小;国内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能力弱,技术成果的集成化不够,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产品主要是中低档产品,高端应用市场需要培育和推动。
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投资力度并进行有效组织(技术攻关、产业组织),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我们有可能与发展半导体照明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目前国际上半导体照明的技术发展很快,要使中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的企业必须在3-5年的时间里形成自己的规模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但是,如果投资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投资,尤其在市场还不规范的时候,势必挫伤企业,投资商参与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将给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导半体照明无疑具有广阔前景,但目前半导体照明的技术和市场都不成熟,技术还没取得完全突破,价格还很高,离民用照明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企业不能盲目投资。信息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