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澳大利亚石材机械制造商ROCMADE的老板Dau-vid Herbert风尘仆仆地赶到南安水头万福机械公司,拟合作开发万福自主研发的“CNC石材加工中心”石材机械,进军欧美的市场。
万福的“CNC石材加工中心”其实就是一台红外线的多功能数字石材机械,集中了对石材的切、割、磨、铣、抛光、异型雕刻、平面雕刻、立体雕刻等功能于一身,老板李群生说:“我们已申请了专利。”
相当于7台机械集于一身的“石材加工中心”,这是石材生产企业老板们期望的发明,而发明者李群生,此前念书的最高学校是:水头中学。
没有研发中心、资金和人才,但在石材机械制造业的名声,李群生是一个另类的老板和发明家。
【非常之措】
民营小厂获得全国十强
万福机械的规模在水头各类企业中,还是个小企业,但他们的机械产品,不仅仅被水头的多家石材企业广泛采用,在上海、北京等国内市场以及非洲、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都能够见到万福机械的影子。
“最主要是我们的产品技术总是领先,刚好迎合客户的需要。”李群生说,刚刚研发生产的红外线“CNC石材加工中心”,其实是万福主打产品中的最新产品,全自动化,一个人就可以操作,价格便宜,功能多又不占地方,为生产企业节约了人力资源、厂房空间,其实就是为客户降低成本。
万福2002年自主研发出第一台全自动、多功能桥式切石机,当时的机械只有切割和打磨功能,但在国内市场上已是领先水平,当年,万福的销售得到了空前增长。李群生说,之后,他们就根据客户的需要,不断升级产品,发展到至今的红外线“CNC石材加工中心”,已经是第五代产品。
其不断升级的新产品,都申请了专利,并于2004年、2005年连续获得“中国石材机械科技十强”的称号。李群生说,新产品赢得了老外的认可,过去都是经过外贸公司代理出口,现在与欧盟几个客户签订了大额订单,他们申请的CE认证,本月底将获得通过,届时,万福将可以自主进军欧盟市场。
在行业内有如此影响的万福机械,如同很多中小企业一样,并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至今,万福也才有3名上过大学的技术员参与研发,而水头中学毕业的李群生,却是这些新产品研发的带头人。
【非常之道】
从机修到机械制造
李群生的父亲是一家国营机械厂的工人,从小对他潜移默化,“我对机械非常有感觉,对每个机械都充满好奇,一接触就要研究到底。”
水头中学毕业后,李群生跟着父亲,当了一名石材机械的修理工,随后,顺带销售一些石材机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水头的石材业加快了发展速度,李群生和很多水头人一样,也想开个石材厂,他说:“只是苦一点,石材厂投资不是很大。”
但李群生没有跟风,继续做机修,赚石材生产企业的修理费,此间,他对一些石材机械琢磨,从中找到弊端,并给予改进,由此受石材企业老板青睐,机修的手艺活越做越好。
1996年,也想当老板的李群生创办了万福机械公司,仿制一些简单的石材机械卖。“那时没有钱建厂房,就是做一台机器卖了,买点水泥,过几天再卖一台,又买点钢筋。”李群生说,现在真不敢想象,那时会有那么大的毅力熬过来。
石材业发达,和李群生一样,作坊式做机械的人也慢慢多起来,“同质化很严重,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打价格战。”李群生说,要生存下去,只有想办法了。
之后,一位在上海做石材的老板回来告诉他,一个厂要切割和打磨的两台机械才能生产,占地方,而在上海厂房租金很高,“要是能把两台合为一台就好了,可以省很多空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群生开始谋划创新这个产品。随后,跑福州、上海、广州等地,找专家、买材料,自己研发,折腾了一年,花了15万元,最后什么都没做成。昨日,他指着厂房里一堆生锈的废铁对记者说,这就是当时研发失败的材料。
亏了15万,他并没有停止研发,2002年,他研发的两个功能结合一起的红外线桥式切石机问世,当时在石材业内是最先进的产品,随后,不断飞来的订单改变了李群生的命运,不断创新让万福机械在业界也迅速窜红。
【印象—声音】
他的研发观念如张瑞敏
听过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讲课的人都知道,海尔的科研人员不是坐在实验室里搞研发,而是到销售终端甚至是售后维修的第一线搞研发,并且,海尔研发人员的待遇直接与产品的销售挂钩,才成就了海尔产品在客户心中的完美形象。
李群生在与记者交流海尔总裁张瑞敏对研发的观念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研发的新产品,其实就是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客户的需要,集中精力进行研发,只有这样,新产品才有市场,而不是我们认为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去研发什么。”
看似年轻的李群生显得很稳重,他目前的生产区有两个,扩大到一万多平方米。他说,昨日澳大利亚的那个机械制造老板来洽谈合作事宜,基本达成意向,估计今年内,双方就会走到一起,共同开辟欧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