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又一大型煤变油项目投入建设”的消息引起全国政协十届委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名誉会长谭竹洲的关注。3月4日,谭竹洲就此话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技术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无论是媒体还是投资主体都应对煤变油项目建设持谨慎态度,不能过于乐观。盲目上马煤变油项目只会给我国资源以及资金造成极大浪费。
谭竹洲指出,我国的能源战略应当考虑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解决能源瓶颈问题应从多条道路寻求思路,如发展核能、风能、地热、太阳能等,不能过于依靠煤炭一种能源打天下。
虽然目前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地一哄而上发展煤变油就是可行的。谭竹洲指出,目前我国煤变油技术还不成熟,并不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就采用直接法的煤变油项目而言,现在世界上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的先例,原因就是技术仍处在研究阶段,而我国采用直接法煤变油在技术上还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发展百万吨级项目不现实。在国外,目前已经形成规模的只有南非,但南非也是采用间接法进行生产。南非发展煤变油项目,有其历史及资源禀赋条件的原因,这不能成为我们发展煤变油的理由。
我国在发展煤化工产品上有丰富的经验,但惟独缺少煤变油经验。谭竹洲认为,投资煤变油建设应当谨慎,这不仅仅是因为技术问题,还有资金投入因素。谭竹洲说:“现在国内煤价虽然很低,但是同样存在不确定因素,而国际油价受投机影响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大范围上马煤变油项目,一旦受到价格冲击,后果不堪设想。”
谭竹洲表示,他并不反对搞煤变油研究,但目前在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等地出现的很多煤变油项目,投资动辄上百亿元、上千亿元,对此不能不引起重视。发展煤变油应先在一两个省份搞试点,不能一哄而上。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并未急于把这一技术的研究应用到实际投资上,主要原因还是技术不成熟。谭竹洲提醒,目前出现了国外技术拿到中国来建设项目的苗头,这种发展思路不可取。如果成功,技术是属于国外的,一旦失败,中国企业则要承担失败成本。据谭竹洲介绍,我国曾就煤变油项目到南非考察,结论是,虽然间接法较成熟,但也存在问题,投资太大。南非现在的工业化投资规模是100亿美元,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既然发展煤变油的思路不可取,那么我国又该如何利用好煤炭资源,为经济建设铺设新道路呢?
相对于煤变油而言,谭竹洲更主张走把煤转化成气再延伸生产其他化工产品的发展道路,如烯烃燃料等。他指出,通过这样的发展思路,不仅可以解决替代石油问题,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而且还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链。这样的发展思路不仅技术成熟,而且投资规模也不大,适合我国国情。在结束采访前,谭竹洲一再强调,即使是这样,也应该控制投资规模,先搞部分试点,然后再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