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又受到国外绿色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因此,国内纺织企业对如何克服技术贸易壁垒纷纷寻找新的途径。我国是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同时也从国外进口一些纺织品。测量甲醛在纺织品中的含量是各个国家检验面料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除了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外,还可诱发癌症。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儿童服装质量抽查结果表明,有三成以上的产品甲醛超标,此次抽查的合格率只有60%。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检验检疫局近期在辖区内对16个进口服装面料样品进行的抽查结果显示,有少数来自韩国、日本的面料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质量隐患。专家提醒:服装面料在安全卫生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关注。
甲醛在面料上的应用
生产企业在面料生产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含甲醛的染色助剂和树脂整理剂,目的是为了使衣服不起皱、不缩水、不褪色。为了使面料具有良好的服用性,一些生产企业在使用染色助剂时不顾消费者的健康,无视国家行业部门对使用这些化学物质时的严格规定,而大.量使用这些有毒的化学制剂。
甲醛对消费者的伤害
消费者购买了带有甲醛超标的面料制成的服装后,甲醛慢慢地释放出来,消费者尤其是儿童吸人后,最明显的症状是疲倦、失眠、头疼、咳嗽等,皮肤长期接触甲醛还会引起皮疹,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进口面料也要经过绿色通道
据悉,江苏省检验检疫局对来自日本、韩国、泰国、美国、意大利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面料样品作了抽查。除抽查常规项目外,还对样品的pH值、甲醛含量、耐汗渍色牢度等安全卫生项目进行了检验。从检测结果看,大部分进口服装面料能达到通用安全技术基本要,求,但也有少数来自韩国、日本的面料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特别是甲醛的检出量最高含量达145ppm。这就要求国外的服装面料也要接受绿色通道的考验,以保证国内消费者避免受国外不合质量的服装面料的伤害。
国内面料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国家质检总局此次抽查涉及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10个省、市的100多家生产厂家和销售企业,发现甲醛超标的产品绝大部分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服装。这些产品有三成以上的甲醛超标,此次抽查的合格率只有60%,国内面料生产商对此应引起重视。
检验检疫部门建议和专家提醒
首先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对进出口纺织服装内在质量和涉及安全卫生项目,要特别加大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技术执法力度。其次应加快国家强制性标准(纺织品通用安全技术基本要求》的修改并尽快发布实施。一方面要对进口面料质量严格把关,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内企业对面料加工中所需染料和助剂进行筛选改进,重视产品甲醛含量的检测,以控制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穿新衣服时,尤其是家长在给孩子穿新衣服之前,最好先洗一下,因为甲醛易溶于水,洗一下能减少它的含量。(服饰导报)
文/本报记者 尤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