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我国生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生丝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80%,按理说,我国应有主宰世界丝绸市场的能力。然而,近十几年来,我国丝绸出口价格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之中,目前的出口价格仅及十年前的一半。2003年丝绸市场更是大起大落。症结何在,如何解决,这是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
黄建谟先生是我国丝绸贸易界的元老,曾任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并代表我国出任国际丝绸协会副主席,他对国际丝绸市场状况和我国丝绸行业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通过对2003年丝绸市场的全面分析,黄先生对我国丝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希望对业内人士和有关部门能有所裨益。
———编者
出口额回升代价沉重
据海关统计,2003年1~10月我国真丝商品出口20.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93%。全年出口额可望超过2002年的21.7亿美元。与上年相比,蚕丝类、蚕丝织物类和蚕丝制品类商品的出口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去年的丝绸出口扭转了自2002年初以来出口额持续下降的局面。但是令人深感忧虑的是,多年来持续的出口量增价跌的阴影仍然笼罩着丝绸出口,2003年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2003年1~10月出口实绩与上年同期比较,蚕丝类出口价格下降13.79%,坯绸价格下降13.33%,服装出口下降1.44%。换言之,2003年丝绸出口额的增长是依靠出口价格下降幅度更大的大量商品来换取的。如果考虑2003年美元对欧元及日元的贬值幅度在20%以上,2003年出口的实际经济效益下降幅度就更大了。出口金额的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出口丝价仅为十年前的一半
我国丝绸出口价格逐年下滑,不仅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也引起国际丝绸业界的关切。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发表的《丝绸评论2001年》指出十年来我丝类产品出口价格逐年下降。以厂丝(20/22条份)每公斤价格计算:1990年为50美元,1995年为28美元,2000年为24美元。
近两年来,我国的厂丝出口价格进一步下跌。按我国海关统计,2002年为17.6美元/公斤,较上年下降20%以上。2003年1~10月蚕丝出口价同比又下降13.79%,厂丝价大体在15美元左右。换言之,目前的出口丝价只及十年前的50%。1994年为我国丝绸出口高峰,出口额达32.75亿美元,近年来每年出口额约22亿美元,仅及十年前的2/3。
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跌
丝绸出口量增价减是供大于求、产大于销的直接反映。我国丝绸生产对出口的依存程度很大,丝绸产品80%以上依靠出口。据国际丝绸协会统计,世界桑蚕丝产量1980年为5.5万吨,我国占40%左右。1990年世界蚕丝产量增至7.2万吨,我国的比重升为60%。1995年世界蚕丝总产量突破历史记录,达10.2万吨,主要因我国当年产量跃增至7.79万吨,占76%。2002年世界总产量为8.9万吨,我国为6.4万吨,占72%。这些数字说明1990年后我国蚕丝产量总趋势是增长的,但起伏很大。同时,在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也上升到70%以上。世界蚕丝产量主要取决于中国产量的变化。我国生丝出口量已占世界贸易量的80%,这已经是很高的比例。
近十多年来世界丝绸消费并未如我们所期望的,随着我国生产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消费。与此相反,一些传统的丝绸消费大国如日本、韩国,消费量逐年萎缩。于是我国供应量的增长与世界市场需求量的矛盾日趋尖锐。供过于求必然导致价格的下跌,这是造成我国丝类出口单价逐年下滑的根本原因。
价格过低引起他国不满
国际市场有一定的容量。出口价格下降并没有带来出口金额的相应增长。相反地引起一些生丝生产国家的恐惧。印度认为我国生丝国内成本应在18美元以上,而出口价低于成本,从去年起对我国出口的2A及以下等级的生丝,征收每公斤27.97美元的反倾销税。这样印度从中国进口生丝最低价将达到每公斤1311卢比,而印度国内价格为1200卢比,起到保护作用。在2003年7月的国际丝绸协会大会上,印度对中国丝的反倾销措施,得到其他丝绸生产国家的支持。泰国也采取进口最低限价以及搭配本产丝的措施,来控制进口。
配额有偿使用名存实亡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逐步开放丝类出口经营权,由过去少数国有外贸公司专营丝类出口放开到目前超过100家企业可自主经营丝类出口。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量的扩张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手段。我国的外贸管理部门采取了厂丝出口配额有偿使用的政策,以防止出口价格过低。但是几年来,实际上一些企业以双宫丝等不需要交纳配额有偿使用费的丝类名义出口厂丝,回避管理,串证竞销;加以国外客户利用我企业求售心切,左右逢源借机压价,导致出口秩序混乱,自相残杀,价格逐年下滑。
两点建议1、在茧丝生产上要坚持控制总量的原则。
根据国际丝绸协会的统计测算,1999~2002年,除中国以外,世界其他各国生丝及短纤维年消费总量在8.5万吨,扣除各国自产,需求总量在6万吨左右,相当于我国每年出口量。年出口量可有起伏,但市场已处饱和状态,要进一步扩大,恐难办到。目前我国也无力引导世界丝绸消费,促使其进一步扩大。综上所述,控制茧丝总量还是较为现实的。如果能按“十五规划”全国桑蚕丝年产量控制在6万吨左右,市场稳定,厂丝出口价格恢复到2.5万美元/吨,较现价提高60%左右。适度的产量和合理的价格是我们立足于世界市场的基础。
2、加强出口管理,协调对外
鉴于目前厂丝出口配额的有偿使用,因一些企业串证出口竞销,破坏公平竞争,扰乱出口秩序,造成出口价格日益下滑。同时,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逐渐增多,在市场处于饱和的情况下,竞争更趋剧烈。如果听任市场这只无形巨手进行调节,优胜劣汰,对整体利益损失太大。应该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由目前的只对厂丝收取有偿使用费,扩大为对所有丝类商品实际配额有偿使用,收取的费用可用于充实风险基金。这样可从根本上杜绝串证竞销,促使丝类出口价格回升,也可免受国外反倾销之苦。
中国纺织报 黄建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