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电"之间的矛盾不会因为政府的淡出而自行解决,而不久前在济南召开的2006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则更像是两大托拉斯之间的利益对决。
电力企业与煤矿企业之间的博弈仍在持续。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计划内电煤价格比市场煤价低100元,根据计算,在这种价格的管制下,煤炭企业每年贡献了100多亿元。因此,煤企普遍认为,国家取消了煤炭价格双轨制就应该带来煤炭价格的上涨。
而在电力企业看来,电煤价格放开并不一定表现为涨价,而是应该降价。他们认为,煤炭的供需状况总体而言趋于过剩,而火电厂对电煤的大量需求对于供求关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只要电力企业团结一致,电煤价格就会下降",这样的观点在电力企业一方非常具有代表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电煤的需求方,但电力企业却握着不小的筹码。
除了大量的存煤之外,从国外进口煤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电力企业看来,如果电煤价格真的上涨,就会接近国际煤价,若此,他们则会考虑选择进口热值更高的国外煤炭。
一个趋势是,煤炭进口正在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根据相关人士的估计,2005年1-7月份,全国进口煤炭1495万吨,同比增加了533万吨。
矛盾不仅存在于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之间,还有一个交通运输的问题横亘在两者之间,而这也是促成电煤价格上涨的一大因素。
站在电力企业的立场上看,铁路运力是国家控制的紧缺资源,现在政府把这一紧缺资源分配主动权给了煤炭企业,在煤炭运量既定的情况下,必然有众多电力企业去竞争,必然会提高电煤的价格。
一个不无道理的判断是,电煤价格的放开等于把煤炭行业置于完全市场化的境地,但是电价和运力在政府控制之中,煤价放开并没有建立在电价改革和铁路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运力问题对煤电企业最终都会带来影响。
审视这一错综复杂的矛盾可以发现,煤企和电企在价格上的博弈已经成为两大部门之间的利益较量,在短期内,政府行政权力的淡出并不能解决甚至可能会增强双方的矛盾。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为两大国有垄断部门,煤企和电企双方的力量势均力敌,而且各方内部联系紧密,在思想行为上容易达成一致,甚至形成价格同盟。
电企一方早已习惯于享受行政权力干预煤炭价格为其带来的好处,而煤企一方则早已受够了电煤价格管制为其带来的坏处,如果政府突然抽手不管,双方矛盾不但得不到解决,甚至还有可能激化。从这个角度看,煤电衔接会反而成了双方利益对峙的舞台。
一个深刻的判断是,从习惯于政府的行政安排到适应市场自行产生的价格形成机制,煤电双方都应该有个长期的适应过程。
来源:中国企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