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18日中电联主办的“2006年经济形势与企业改革分析预测会”上,中电联秘书长王永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煤电矛盾愈演愈烈,虽然2005年电煤供应大部分时段保持供大于耗,年末库存量也创下了近几年电煤库存的历史新高,但电煤价格矛盾依然突出,发电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的压力。
据统计,自去年5月1日国家启动并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方案以来,发电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亏损的情况有明显好转,利润自去年7月份开始连续实现同比正增长。2005年规模以上电力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38亿元,同比增长21.41%,而去年1-4月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5.87%。但受到电煤价格上涨和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的不利影响,火力发电企业利润增长缓慢,2005年全年仅增长2%。
据中电联的测算,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电煤车板价比2004年6月—11月增长40.23元/吨,煤电联动仅消纳25.2元/吨。另再加上铁路运费调高2.9元,煤质下降影响价格上涨8.3元,仅三项因素就使煤电联动综合缺口达26.23元/吨。中电联统计部主任侯勇表示,这个数据和目前煤炭部门的测算基本吻合。
若电煤价格完全放开,会导致发电成本大幅提高,在电价还没有市场化的的情况下,发电企业全面亏损的局面很有可能出现。王永干强调,这种说法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据预计,2006年电煤消耗量将达到10.2亿吨。根据国家发改委预测,2006年全国煤炭需求将达到21.7亿吨,出口8000万吨,总计需求22.5亿吨,煤炭核定生产能力为22.6亿吨,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且略有富裕。
但从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订货情况看,煤电运形势不容乐观,由于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在电煤价格上存在着分歧,年度电煤供需合同基本未能落实,签订合同量占占总量的6%,而不是煤炭部门所讲的签订合同量为90%,至今,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落实的合同量还不到20%,剩余绝大部分电煤合同仍需要政府、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及其它相关部门经过极大的努力才能完成。
目前,电煤运输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新投产机组的供煤将受其制约,特别是华中、华北、东北等地区的电煤供应不稳定因素较多。但是电煤质量和电煤运输将仍然是影响电力供应的主要不确定因素,煤质下降影响机组出力下降甚至停机。
讲到这里,王永干很激动,煤炭企业保证去年的价格不变是最好的选择,煤电企业要相互理解,煤炭行业市场化了,但是电力企业至今还未完全市场化,所以不能在价格上大起大落。煤炭企业要调整心态,不能一味认为市场化就是要涨价,这实际上是不规范,无序竞争,煤炭企业每一次调整价格都是远远超过了国家的指导价格,而且,从煤炭出矿到电厂,每个环节都缺乏监管,热值大大下降,2005年直供电网综合燃料发热值同比降低127大卡/公斤,相当于发电企业因此增支电煤价格7.6元/吨左右。甚至出现了表面是一层煤、下面全是煤矸石的恶行,这样得益的是煤贩子,坑的是电力企业,也坑的是国家。
部分电力企业不景气的原因还由于西气、东气及LNG供应量不足,无法满足燃气电厂发电用气需求,华东地区有400万千瓦的燃气机组不能投入生产运行,无法参与当地电力电量平衡,加剧了该地区的电力紧张局势,王永干分析说,另外,南方等地区也存在燃气电厂投产即停产的情况,发电公司资产保值增值面临很大困难,增加了市场风险;而且,受国际市场燃油价格高位运行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国内燃油电厂生产成本高于上网电价,生产运行异常困难。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