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汽车正在越来越深入地改变市民生活的社会,尽管断言中国是否已进入换车时代为时尚早,但对于一个逐渐崛起、壮大的新富阶层来说,换车就如普通市民换手机一样寻常。或许,中国换车初汛已经来临?
在私车被视为是成功人士的一大标志的年代,换车无疑是实现个人地位与身份不断“升级”的有效途径。以更大的视野观之,汽车消费更是社会经济进入更高发展水平的体现,无数换车者的个人消费行为集合起来,率先启动了社会生活的升级换代。
换车消费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其所释放出来的私车经济力量也将逐渐塑造我们的社会发展模式。有经济学者提出,私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带来城市居住结构的分散化,而优先发展公交则将实现城市结构的聚集。一个社会中人口的自由流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私车的发达。
反过来,一个社会出于对经济发展、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等因素的考虑,也会通过对汽车政策的修订来塑造私车消费模式,并最终影响个人换车意愿的实现。
因此,或许换车应该考虑的,不仅仅是你口袋里有多少钱。对于一个迟早将要到来的换车时代,我们希望,换车的你可以获得更充分的便利与尊严,而被汽车包围的我们大家的生活,也会更接近美好。
总有一个理由 让我们喜新厌旧
当各汽车厂商以“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不停推出新车时,扎堆到汽车经销展厅的,不只是新购者,相当一部分是换车者。这群年龄介于35~45岁之间的私车换购主力,多是私营企业主,或居公司管理高层。他们使已呈疲态的车市多了一抹鲜亮,不经意间便形成了一股哗然的换车潮流。美国人平均一生换10部车的故事已经不复是个遥远的神话版本,完全可能落土、演绎在中国。
作为身份标签的私车
在发达国家,私人购车、换车就如家常便饭,私车只是一种纯粹乃至必备的生活工具,多数人不会将私车当成身份“夸饰”的标签。但对于个人创富欲望刚刚被激活的国人而言,拥有一部私车显然被赋予了更多实用之外的象征意义。
中国人第一次买车就能一步到位的并不多,特别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其时除了夏利、奥拓、捷达和桑塔纳等国产轿车外,市面上一概为进口轿车,以皇冠、嘉美、宝马、奔驰等为主打。这个时期还没有车贷,多数购车者只能对进口车望“洋”兴叹。
然而,在商海中打拼的人,没有一部私车,不仅不便,同时在形象上也“低人一等”。“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毕竟在商业社会,钱是直接衡量人能力的硬杠杆。”广州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云说。
1994年,司法厅的朋友告知李云有一批桑塔纳拍卖,车的成色还算新,底价也不高,相当划算。那时李云做律师还不久,手上积蓄不多。市面上的进口皇冠、佳美落地价动辄30来万元,国产桑塔纳也得20万元。10万块的夏利他倒买得起,不过他觉得开辆夏利,还不如打的,对注意细节的客户起码可以托辞说事务所的车转不过来,“律师这个行业,售卖的是智力,非实体产品,客户凭什么相信你?无非是一种印象。”桑塔纳当时属于一种中档车,汇入车流,一点也不掉份。对于初出茅庐的人,等于如虎添翼。于是李云欣然前往拍卖会,以12.4万元的价格拍回了一辆九成新的桑塔纳,这个价格至今他都记得。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非常正确。”李云认为那辆二手桑塔纳给自己带来了不错的运气。仅过两年,他不仅在业内知名,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并且成为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从荔湾区的商住楼迁到花园酒店附近的写字楼办公。
换车就如换身份包装
生意人最懂得包装自己,赵靖霖也不例外。1996年,赵靖霖从深圳某大型电子公司出来单干。他手中的积蓄除了以前正常的公司提成外,主要是“飞单”所赚。“飞单”也就是走私单,以低于公司的报价,与公司客户达成外签合同。“所有业务员都这么干,老板也是这么出来的。”赵靖霖认为客户是自己跑来的,跟自己走理所应当。他的老板不这么看,发现了立即炒了他。塞翁失马,岂知非福。被老板“炒”了的赵靖霖干脆自己做了老板,由于自己积累了一批客户,八年拼搏下来,赵靖霖不仅将公司做了起来,还自己开了生产厂,年缴税额上百万元,另外置了写字楼和200多平方米的复式大房。
刚开始单干时,赵靖霖用手上仅剩的15万元买了一部捷达,还差上牌和缴税的钱,又找朋友借了几万。喜欢穿剪口布鞋的赵靖霖一直没觉得有换车的必要,妻子建议换车,他没听进去。事后不久,某客户厂的采购经理对他说“生意做这么大,还开捷达,我们都看着碍眼”,他才真正动了换车的心,原来商务形象真的非常重要。他马上刷卡买了辆黑色奥迪2.8,花了50多万元,“奥迪没奔驰、宝马那么张扬,内敛些,但档次、性能毫不逊色。”
李云在事业有成之后,也对自己的形象包装进行“升级换代”:买回一辆价值60多万元的白色宝马,将桑塔纳以几万块迅速出手。开了9年的宝马混入车流,样式明显过时,而且陈旧。李云不能容忍自己误入败落者的队伍,于2005年,花90多万元买了辆白色雷克萨斯430。“雷克萨斯马力不错,在同等档次的八缸车里,如奔驰、宝马等,最省油,比较安静,比较稳,也比较适合自己身份。”谈起自己的爱车,李云无法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