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海律师陈江以全国牙防组无认证资格但为牙膏、木糖醇口香糖等9个知名品牌的产品提供所谓的权威认证为由,将全国牙防组起诉至法院,这使全国牙防组直接卷入一场信任危机。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对全国牙防组提出几点质疑。
质疑一:不具备认证资格。在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下属的
认证机构目录中,并没有全国牙防组。日前,在牙膏、口香糖广告中频频露脸的“全国牙防组”,从1992年就开始了认证生涯,却连个“身份证”都没有。
质疑二:带有商业交易性质
据了解,2005年,乐天公司委托全国牙防组做一个“木糖醇+2”的试验,乐天公司承担所有的试验费用。牙防组在公益宣传活动中的赞助费来源于企业赞助,在认证过程中是否带有某种商业交易的性质?
质疑三:“两个人忽悠了13亿人?”
全国牙防组设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深处,曾是一处学生宿舍楼。有调查者称里面只有两个人两张办公桌。
为此,记者联系了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的副组长张博学,询问曾经为产品多次做过认证的全国牙防组到底有没有认证资格。
“认证不是权力象征而是责任体现”
对于牙防组是否有认证资格的质疑,张博学回应说,2003年9月3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的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中规定,从2003年11月1日起,相关工作才开始需要“认证资格”,而全国牙防组成立于1988年12月。在2003年11月1日之后,全国牙防组没有接受过资格认证申请。此前,认证工作是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提出申请,经过临床试验和检测认证,引导企业研发优质有效的产品。做这个认证,是让老百姓在众多品牌中选择质量好的产品。张博学说:“这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责任的体现。”当然,牙防组的工作不是尽善尽美的。例如在认证的过程中,不是去企业认证,而是企业拿样品来认证,牙防组只能通过科学试验为送检产品把关。所以试验结果也只能对送检产品负责。
张博学告诉记者,在牙膏广告中的“权威认证”的说法并不是牙防组的提法,牙防组在任何一个文件或者检验报告里都没有提到“权威认证”四个字。这些只是企业宣传的一种手法。
“功效认证有标准可依”
张博学称,牙防组的认证是对口腔保健用品的功效认证,主要针对口腔的两大主要问题:龋齿和牙周炎。例如佳洁士含氟牙膏和乐天木糖醇口香糖是针对龋齿问题;两面针等牙膏针对牙周病、牙龈出血等问题。认证过程中,部分采用了美国牙医学会和欧洲木糖醇口香糖的认证标准。
张博学一口否认了“权钱交易”的说法,他说认证并不是给钱就行,认证后的企业支持牙防组的公益活动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是自愿捐款做“爱牙日”的宣传教育。第二种是设立基金会。例如青岛狮王集团就连续3年共出资30万元,明确希望设立地方牙病防治发展基金,用以资助全国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口腔保健工作,还出资10万元专门用于“爱牙日”有效刷牙的宣传。两面针集团大约出资80万元支持牙防组开展“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大讲堂”,在全国8个省市巡讲。1995年宝洁公司捐赠的1000万元,用于1995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和1997年在全国13个省区70多个县开展的“牙防新长征”活动。所以企业的赞助费并不是交给了牙防组,而是用于公益事业。牙防组专家的工资也都是从自己单位领取的。
针对有消费者质疑“全国牙防组认证”是在误导消费者的问题,张博学认为,有人说,“某某消费者用了某某牌牙膏,说有神奇疗效,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全国牙防组在企业提交认证申请后都是经过严格试验才得出结论的,试验的对象是人群而不是个体。比如,牙防组对于含氟牙膏的人群试验,是在严格管理之下,通过人群为期两年的双盲试验,才能说明有效。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在1995年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中,针对12岁年龄组的调查发现,使用含氟牙膏后,11个省区中有6个省区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