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抢收抢种的黄金时节。灿烂的阳光照耀在希望的田野上,“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潮涌巴山蜀水。
踏访农村,与乡村干部交谈,倾听农民心声,一个共同的话题:全面建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千难万难,最大的困难是市场千变万化,不知道种什么能赚钱。
农民兄弟在思考:这么多优良品种选哪个好?种田成本怎样降下来?农业产业化为什么这样难?
乡村干部在思考:谁来投资农业?农村劳动力转向哪里?市场导向到底是什么?
恰如一江春水,又似一石击浪,农业产业化引发农民和农村干部的观念创新。该是向传统农业挑战的时候了!
区别于传统农业,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重点。那么,市场导向是什么呢?
导向之一:跑田坎不如跑市场
“跑田坎不如跑市场”,主要是一种新的工作思路,出发点不是不跑田坎,而是要像办工业那样以销定产,把市场销售放在第一位。用乡村干部的话说,也叫“调过头来抓生产”,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
现代农业是“订单”农业,没有订单,增产越多越卖不脱。成都市龙泉驿区和仁寿县文宫镇今年的枇杷长得又黄又亮,产量和质量比去年明显提高,但由于受“非典”影响,没有外地来的“订单”,进入外地市场难度很大,销量、价格大幅下降。面对从未有过的卖果难,仁寿县委、县政府不得不专门成立枇杷销售领导小组,采取各种营销对策,千方百计拓宽枇杷销售渠道,还在文宫镇开办了枇杷夜市。龙泉驿区也采取多项措施,降低枇杷销售各项收费,尽可能减少果农损失。习惯于跑田坎的乡村干部不得不去跑市场了,他们心急如焚:“黄澄澄的枇杷没人买,看到银子化成水!”
“卖果难”在四川已不是第一次。前些年,不少地区还出现过“卖猪难”、“卖菜难”、“卖粮难”、“卖花难”。有一年,彭州市的蒜薹滥市,送人都不要,喂猪都不吃,烂在地里做肥料也不行,至今想起来令人心痛。从“卖难”中走过来的人都认准了一个理:“种田的目的是销售,产业化的第一车间是市场。”
到沿海发达地区看一看就会发现,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活跃在市场上的各类专业协会和经纪人,可以为农产品购销提供全方位服务。那里的乡村干部很少在田坎上跑来跑去,而是忙于收集传播市场信息,跑农产品订单。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有20多个省市设立的交易网点,早已成为全国有影响的蔬菜市场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在市场带动下,寿光市蔬菜品种实现多次更新换代,没有种不出的蔬菜,没有卖不掉的蔬菜,没有买不到的蔬菜。
从沿海看四川,四川的农业产业化起步虽晚,但也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起来的。据统计,截至2002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8852个,其中龙头企业2127个,建立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2659个,带动农户788.6万户,已在生猪、牛羊禽、果蔬、优质粮油、林竹、茶叶、蚕丝麻、中药材、花卉等重点产业中培育出一大批名牌产品。尽管如此,我们与沿海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市场观念不强,市场开拓乏力,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一遇到市场风险就出现卖难。用农村干部的话说:“推进产业化,没少跑田坎啊,就是成效不明显。号召农民种什么,什么就卖不脱。还是市场最重要。”
导向之二:种粮不如种草
“种粮不如种草”,主要是一种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出发点不是不种粮,而是粮食种得太多,农民赚不了钱,不如改种人工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养奶牛是所有家畜饲养动物中经济效益最高的。
对四川来说,传统农业主要是单一的粮猪型结构,素有“粮猪安天下”之说。在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时代,农民种的是“爱国粮”,养的是“爱国猪”,主要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现在不同了,无论种粮还是养猪,主要想从中赚钱。而问题在于,大量的农民像绣花一样在土地上经营,种出的粮食亩产高达1000公斤,也不过卖2000元,除去劳动力成本和肥料、农药等开支,实际上是赔钱的。相比之下,种草不仅成本低,而且多年生,长了割,割了长。奶牛把草吃到肚里,变成牛奶、牛肉、牛皮,还可以再加工牛奶、牛肉、牛皮,产业链越拉越长,追加值越来越多。据专家测算,养奶牛的效益是猪的3倍、肉牛的2倍。一亩草地养一头奶牛,一年可挤6吨奶,一年可收入12000元。这不是比种粮、养猪赚得多得多吗?
“城里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到洪雅县采访,看到退耕还草的巨大效益。洪雅农民目前种植优质牧草20多万亩,建成集约化养殖小区28个,去年存栏奶牛1.6万头。当地农民说,“一家两头牛,三年一幢楼”。
正是看中了洪雅发展奶牛的美好前景,新希望集团投资洪雅,组建了新阳坪乳业有限公司,计划在3年内建立奶牛小区300个,发展奶牛5万头,日产鲜奶300吨。目前,以洪雅为核心,眉山———乐山———雅安奶牛产业带已经形成。
现代农业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效益型农业和生态型农业。在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那里的农村遍地种草,牛羊成群。他们的种植业中,主导作物是饲料作物,其中80%是人工牧草。
从世界看四川,四川的“粮猪型”产业结构已经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在结构调整中,种草只是一种思路,还有种药、种果、种花、种茶、种桑等多种选择;养牛也只是一种思路,还有养羊、养鸡、养鸭、养鱼等多种比较,关键是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无论种什么养什么,都要适应市场化、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的时代潮流。
导向之三:优质不如优价
“优质不如优价”,主要是一种市场竞争的思路,出发点不是不要产品质量,而是要尽可能以最低的市场价格在竞争中取胜。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价格竞争。面对同样优质的商品,谁的价格低,消费者就买谁的。对企业来说,产品成本高于市场价格,就会血本无归;只有成本低于市场价格才能赚钱。
从国际市场看“川货”,“川粮”的劣势在价格。发达国家依靠规模经营和机械化、农业技术开发等措施,使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大增,成本降低,价格低廉,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四川的粮食生产成本太高,在国内外市场都没有价格优势。相比之下,四川的蔬菜、水果和畜产品等却有比较明显的价格优势。我们的苹果、梨、柑桔的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40-70%,园艺作物和花卉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20-30%,“川猪”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50%以上。
价格优势的确立,关键是两个因素,一是成本要低,二是规模要大,归根到底是劳动生产率问题。四川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一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只能养活1.5人,而国际标准是1个农民养活10个人。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川货”在入世后自然面临严峻挑战。“川猪”、“川菜”、“川花”、“川果”的价格优势如果不在产业化进程中创新,将很难长期保持。看一看国内外市场那一次接一次的价格战,就会知道价格背后的竞争是成本。企业成本是核心竞争力。
产业跟着市场走,市场跟着价格走,价格跟着成本走,成本跟着企业劳动生产率走!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我们需要全新的经营理念。
来源:中国蔬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