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首都,其农业经济和农业机械化应怎样发展?看北京农机化,要看北京农业;看北京农业,要看北京城市规划,要看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北京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但却未必是经济中心。建国以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国家强调各行政区域经济自立,自给自足。那时,首都要有工业,办起了钢铁、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企业,因而出现了一批易给环境带来污染的企业。以粮为纲,首都要发展农业,保证自给。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首都这个13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成为全国最具吸引力的庞大消费市场;成为全国的、乃至中外商家竞相追逐的对象。各种优质产品鱼贯而入,挤进北京,都想占有首都市场一席之地。在这样背景下,以满足北京市民生活需要为宗旨的北京农业应如何发展,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2008年北京承办奥运会,必然会加速北京城市扩张和环境优化的速度。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这都牵连到农业。“绿色奥运”之一是解决风沙和空气质量、视觉环境的问题。这意味着更多的耕地将变成人工草地和森林。“人文奥运”是以人的生存质量为本,这意味着有污染的农业项目,如养猪、养鸡、养牛将受到制约。为办奥运及强化城市的多种设施建设,将使北京城区继续向外扩展。明、清时期,城墙(现二环)内为城区。如今北京城区已从二环扩展到三环、四环,正向五环开发,因而缩小了农业区域。
北京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不像全国农村那样强调农民自愿而主动地调整,而是有一个因城市规划需要不得不进行的调整。追求环境功能的农业日益凸现出来,两三年内北京将有大面积农田退耕,建设草地和森林,以营造北京的“氧吧”。北京的传统农业正在逐步退缩,有消失的可能,这用不着评判好坏,也用不着惋惜怜悯。需要的应是正视现实,正确把握北京农业和农机化的方向,以避免投入的盲目性。
纵观北京农业的总趋势,农业在北京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下降,农业从业人员将大量减少,农业不再担当北京的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责任。精细农业、工厂化农业、观光农业将成为农业主体,以获取粮食为目的的农业将成为“配角”。露地粮食种植及养猪、养鸡等会减少,饲草、乳牛、塘鱼、林果等会保持一定量的延续,花卉、蔬菜及特种种植会有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化要密切注视农业动态,“紧跟形势”。北京农机化领域将逐步从露地田间作业淡出,温室设施种植机械和采收处理机械将成为重点。花卉的采收、捆扎、剪切、装箱直至上市所需机械;蔬菜和水果采收、去杂、清洗、除湿、分级、打蜡、包装等一系列机械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奶牛机械、鱼塘机械、果林机械、牧草机械将有需求。北京大田耕、播、收机械需求下降是正常的。面对新形势,仍以耕、播、收机械化水平来衡量北京农机化水平已不适宜。判断北京农机化的指标体系需要随之调整或进行新的探索。农业方向的转变,将使得北京农机化的目标更集中,这使得北京有可能集中财力,较快地实现有首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并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来源:2002年5期《农业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