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农安县哈拉海镇26岁的妇女姚喜凤,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在家里使用玉米剥皮机时操作不当,手指被机器绞住,花费了3万多元钱,三个手指还是截指,最近又发现另外两个手指仍有炎症,还要截指。无法承受的医疗费和精神打击,使姚喜凤与爱人离了婚,走到了无家可归,无钱就医的地步。
这就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吉林省农安县等周边县市百起以上玉米剥皮机伤人事故中的其中一起。据农安县骨科医院方面介绍,玉米剥皮机事故,多为伤手指事故,由于受损手指一般都绞缠在机器里,无法接复,因此,普遍采取截指,甚至还有截手臂的手术处理方法。医疗费用少则万元,多则数万以上,一起玉米剥皮机事故,就可能使一个刚刚生活有所改善的农民,重新回到贫困中,家庭失去幸福,甚至破碎。
近两年,玉米剥皮机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非常受欢迎。仅吉林省目前就有100余家小企业和个体业户生产这种机具,年销量达一万多台。玉米剥皮机畅销主要因为该机结构简单曲四部分构成;工作部件(剥皮辊;喂料斗)、传动部件(齿轮、皮带传动部分)、机架和配套动力(单项电机或四轮拖拉机),使用方便,生产率高,价格低廉。其次,由于秋季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不腐烂,而农民又需大量秸秆作烧柴,加之玉米收获机价格较高等因素,在东北地区玉米机收率还相当低。若玉米穗不及时去皮贮存,容易发霉变质,影响粮食安全。而人工剥皮1小时最多只能剥200公斤左右,机器剥皮1小时则至少能剥2000公斤以上,是人工的10倍多。因此,玉米剥皮机成了农民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玉米品质的最佳选择。
但使用劣质玉米剥皮机或操作不当,则会对农民人身造成伤害。由于制造质量问题,加上技术指导培训不到位,在使用剥皮机作业时,一旦发生玉米卡住的现象,操作人员往往用手直接地抠、拉,特别是有些人带着手套,因而经常造成手指被机器绞进去的现象。据了解,这类事故从2004年在农安县就大量发生,又据吉林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调查,今年秋季,该县因玉米剥皮机伤人的事例就有30多起。经过现场了解分析,剥皮机伤人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农机修理部私自拼装存有严重隐患的机具低价售给农民;二是经销商向农民销售“多无”产品,即无厂名、厂址、合格证或无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警示标志、使用说明书等,产品质量无从保证;三是目前尚无玉米剥皮机有关标准,产品生产很不规范,使用者对产品质量好坏不易辨别;四是农民安全操作意识还较差,未按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操作。这些状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驱使一些非农机制造厂以及乡村汽车修理部蜂拥而至,加入生产玉米剥皮机的行列,仅农安县销售的玉米剥皮机就有20多个品种,价格从1100~2000元不等。而相当一部分的制造者不具备设计和生产玉米剥皮机的能力,生产出的产品存在着设计缺陷和制造质量问题,随机也没有详实的使用说明书,售后更不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因而造成多起悲剧发生。
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有关部门应将玉米剥皮机列入强制性认证产品,从源头遏制劣质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二是有关部门应在销售旺季,加大对玉米剥皮机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检查频次和力度,及时发布玉米剥皮机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检测结果,给农民一个安全购机空间。三是尽快发布、实施玉米剥皮机产品标准、安全技术条件等系列标准,以规范生产、指导消费。四是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普及安全使用玉米剥皮机及其它农机具的常识,提高农民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避免农机伤人事故重演,更不要再让事故伴随着销量的增长而增长。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