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者与红包,今天看到两篇业内人士的感想。
另一个叫张锐的看见这篇文章以后有感而发,写了一篇《红包江湖》。
这让我想起了一段时间以前,大狗写的一篇《“车马费”和“Swag”》。
在我进入媒体圈以前,我对文字工作者有一种盲目的信任和崇拜。我相信报纸或杂志上说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真的,而且都是相关记者亲自采写回来的。在我心里编辑们仿佛一群老夫子,戴着高度近视眼镜,在稿纸堆里讨生活,太辛苦了。
是那么偶然的机会,因为朋友的介绍,我来到了这家媒体。从它自己的介绍来看,似乎是中国IT媒体的起源之地,有着20年的积累和辉煌。面试那天我十分惶恐,我不相信自己也能从事这么神圣的工作。很幸运的是,我得到了这个机会。
记得正式上班那天,我的朋友,也是我的上司,把我和另外两个同事叫到小房间里开会。他知道我们都没有媒体经验,于是要告诉一些“行规”给我们。第一就是车马费。他说按规定这个是必须要上交的,但领导也是从记者做起的,所以这个规定从来就没有执行过。大家都拿,你不拿反而会让人家觉得你不近人情,会以为是自己哪里得罪了你,工作反而不好开展。但是,有些钱是绝对不可以拿的,比如卖版,比如上违背事实真相的文章。他苦口婆心地说,圈子非常小,很多媒体人自己也开有公关公司,各种消息传得比风还快,所以,要想立足下去,一定要懂得原则和变通。
不久以后,我参加了第一次发布会,光通的《传奇3G》。当时他们好像并没有请我们,是主报的记者带我过去的。这个记者的名字我已经忘了,我只记得他签完到以后马上就要走,跟我说要我在里面好好听,我问他去干嘛,他说还有一个会要跑。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一个词叫“跑会”,就是四处签到,拿到车马费和新闻稿就闪人。当时我特别老实,坐在会议室里一动不敢动,还用笔记录了每个演讲者的讲话,并打算写一篇很长的报道。回去的路上我打开了资料袋,里面有一个打火机,有一个光盘,还有一份打印稿,还有一个白信封。我拿回去给我的上司,他告诉我这就叫车马费,还告诉我如果和广告一起出去,人家一般只会给编辑不会给广告。如果几个编辑同时去,一般也只给一份。有的人已经离职,但在对方不知道的情况下还可能去签到拿钱,那就叫“会油子”。当我问到新闻怎么处理的时候,他说上个200字的消息足够了……
世界上可能没有比车马费来得更容易的钱了,我常常想,是不是因为北京太大,打车太贵,而又并不是每个单位都报销打车费,才出现了车马费这一项目?正如有一次,某公司搞专访,请了几家游戏媒体,有个媒体的编辑怕迟到,还特意打车去,最后并没有拿到钱,他非常愤怒,说早知道就不浪费打车费了。又或者,这是对那些没有广告投放的媒体的补偿?如果投放了广告,厂商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发新闻稿过来,广告部敢不逼着编辑部就范?
但总之,当习惯变成习惯,想要特立独行就会变得很奇怪。比如游戏橘子曾搞过两回发布会,什么都没有,本以为它会坚持到底,成为业内第一家绝不发放车马费的公司。可是,第三次它也顶不住了。正如当公关公司跑来找你发稿,你说这个新闻没有价值,它马上会问你费用如何。这样传达出的信息,又有几分真实,几分可靠?
IT圈是这样,我想娱乐圈也是这样,我遇到的很多大众媒体的记者,是在跑文化口的业余,来网络游戏口客串一把。那么其他行业呢?比如车车说的,动漫产业、体育产业?我不知道。
很惭愧,我并没有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在我参加的发布会中,我也没有见到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我们都是默默地签到,拿资料袋,进场听讲,离席,回去改新闻稿,发稿。我能够做到的,只是尽量把新闻稿还原成单纯的信息,再把这一信息,反馈给读者。还有就是,不能发的东西,一定不发。
由于背景的关系,我们编辑部几乎每个编辑都拿到了记者证。而就我所知,游戏媒体中很多真正的记者,却没有这一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但我想说,在中国,记者证不说明什么,发现事实、挖掘事实、报道事实的人,即使没有记者证,也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