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趋于缓和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再度开始冲击中国。与2005年以欧美为首发起“特保”威胁不同,这一次,主角是发展中国家。
5月15日出版的《财经》杂志报道,近日,厄瓜多尔外贸部向世贸组织通报,称该国正在调查219类中国纺织品的“市场扰乱”行为,并准备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与此同时,受到业界普遍关注的印度对华丝绸反倾销案也有了初步结果,印度反倾销调查局做出初裁,否定了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申请,确定应诉企业的倾销幅度在57.42%-115.74%之间,并决定采用最低限价的方式征收反倾销税,这也是迄今为止发展中国家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案中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
事实上,发展中国家成为中国在贸易摩擦中的新对手,正是2005年以来的突出现象。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巴西、土耳其分别对中国纺织品提起特保和反倾销调查。这种趋势正在蔓延到轮胎、陶瓷、玩具等众多行业。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中国遭遇各类贸易救济措施64起,其中发展中国家发起的案件超过60%。
发展中国家掀起的对华反倾销案之金额也在不断增加。以印度为例,过去单个调查涉案金额从未超过1000万美元,而此次丝绸反倾销案则高达1.8亿美元,涉案企业达百余家。今年3月立案的印度对华青霉素工业盐反倾销案,涉案金额达1亿美元。
《财经》称,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仅语言一项就难以应付。不过,真正棘手的,则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倾销案立案、调查以及裁决方面的随意和不透明。
促使传统盟友站到对立面的,是对未来竞争的极度担忧。由于产业结构雷同,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形成直接竞争。对于欧美来说,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可能只是造成部分行业失业危险。对发展中国家则可能造成对其支柱产业的重大冲击。中国一家大型纺织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当于整个南非的纺织业规模;斯里兰卡的纺织业就业人口180多万人,其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量的95%。商务部一位副部长在谈及中国纺织品对欠发达国家的冲击时举例说,令人苦笑的是,“突尼斯的纺织业原为中国所援建,今天却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
“中国的纺织厂基本上都是工业化生产,但印度的大部分纺织厂还是手工作坊式的。”在印度对华丝绸反倾销案中,一位赴印磋商的中方代表团人士也深有感触。在访问了印度多个城市的纺织厂后,这位人士向《财经》表示,印度在劳动力方面也许比中国更加低廉,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产能远高于印度,因此总体价格优势十分明显,“这样的冲击,他们真是受不了。”
谈及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承认,这比应对欧美“更加艰巨”。这位负责人表示,这些国家是中国的“合作伙伴”,“把中国当做他们的榜样和在国际社会交往当中值得信赖的盟友和朋友,希望在经济和贸易上得到中国的帮助与支持。”“你要给他留出一段时间来调整。”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