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院、上海水产大学等科研机构经过8年时间的合作研究,实现了珍稀动物娃娃鱼的全人工养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林浩然教授日前代表专家鉴定组宣布,这一课题开创了大鲵全人工繁殖的新局面,其成果处于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繁衍下来的一种珍稀物种,现为我国二类野生保护动物。大鲵繁殖中最大的难题就是雌鱼与雄鱼性腺发育不同步,当雌性大鲵产卵时,雄鱼却没有成熟的精子;待一个月后雄鱼精子成熟,雌性大鲵的卵巢已退化。因此大鲵在自然界繁殖率极低,加上过度捕杀和生态的破坏,大鲵的存量正在急剧衰减。统计表明,2000年中国大鲵已减少到5万尾。
据介绍,自1995年起,上海水产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和有关企业组成课题组,通过数年的努力不仅实现了大鲵子二代全人工繁育零的突破,并实现了全人工规模养殖技术的多项创新。课题组通过对水温、鱼饵的调整,攻克了雌雄大鲵性腺发育不同步的难题,并找出大鲵最佳催产时机,配置了繁殖液,使大鲵的受精率达95.9%,孵化率达15%,亲鱼产后存活率达100%。
专家认为,大鲵全人工繁育技术及工厂化养殖的成功,为大规模养殖奠定了基础,对实现大鲵人工生态保护、大鲵种群繁殖和合理开发利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