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们要继续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联合,提高区域水泥市场的生产集中度。”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牛建国在近日召开的“2006年国际水泥高峰论坛”时指出。
牛建国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水泥业相关发展规划,今后在水泥生产大省国家应该重点支持1-2家大型企业,使他们2010年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
同时国家还要重点支持10家左右大型企业集团,使它们在2010年单个集团生产能力达到和超过3000万吨。
牛建国特别强调,目前大多数省区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不到10%。这使水泥总量低水平过剩,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亏损增加。这种状况归根到底“是一些地方出于稳定需要和财力限制,普遍对关闭淘汰小水泥企业态度不积极造成的”。今后地方在规划水泥项目发展时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交通运输状况、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发展”。而对水泥产能增长过快、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较高地区,则要在速度上给以适当控制,对落后产能比重较大地区,鼓励上大压小,扶优压劣。
过去在水泥企业整合过程中,小企业的退出机制不完善,一直是影响行业整合速度的关键。牛建国告诉记者,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国家正在试图建立一个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即采取上大关小、补贴及赎买等多种方式,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地区拆除水泥立窑的补贴。”
而在市场准入方面,今后也将比以前要求更加严格。牛表示,国家将重新修订生产许可证发放细则,2007 年底以前对水泥企业重新换发许可证。
水泥许可证发放一直是众多小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截至目前,我国水泥行业已经进行了三批换证,但每次的重点都有所不同,第一、二批主要是考虑企业的产品质量,为提高水泥产品在市场的信誉,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三批是考虑企业生产规模,从7800家压缩到5300家,淘汰了2500家,有力地推动了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使企业的集中度有所提高,推动了企业向规模效益方向发展。
牛建国指出,2007年的换证,将主要是从环保标准(大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方面考虑,“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一律不予发放生产许可证”。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通过第四批换证,将对水泥行业改善高污染的现状产生积极影响。
牛建国告诉记者,通过这样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之后,将力争使我国水泥产业在未来几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到2010年争取把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由现在的40%提高到70%;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5亿吨。”同时,“使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提高到40万吨左右,企业户数由现在的5000多家减少到3500家左右。”
事实上,中国水泥业在过去一年里,在整合重组方面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大动作。据相关部门统计,这一年里,中国水泥业共发生十起大的并购重组案例。
而在这十大并购案中,外资主导的并购案数量正好与中资齐平,其中著名的外资并购案例包括全球最大的建材生产企业拉法基并购瑞安建业和成功受让四川双马股权;摩根、鼎晖入股山水集团,冀东水泥联姻海德堡;而国内大集团并购则包括以亚泰集团重组哈尔滨水泥厂,北京金隅将实际控制太行水泥,宁夏赛马实业收购兰州大通河水泥等。
而这仅仅是中国水泥业大整合的一个开始。根据国家计划,至2010年,将有10家水泥集团的年产能超过3000万吨。这意味着更大规模的重组将陆续到来。
信息来源:中国城乡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