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
(三)“内忧”之二:国产棉质量令人堪忧
据许多棉纺企业反映,国内纺织企业购买国产棉尤其是内地棉较为谨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产棉尤其是内地棉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一是等级虚高。据纤检部门统计,相对质量好一些的参加公检的国产棉等级相符率不足60%,整批降1-2级的情况都有。
二是混等混级,一致性差。
三是掺杂掺假。少数不法加工厂为牟取暴利,在皮棉中掺入短绒、滑石粉等杂质。
四是“三丝”含量高。纺织厂一般要求“三丝”一般不得大于0.6-1克/吨,而一些棉花“三丝”竟达20克/吨以上。
五是加工质量差,存在较多的棉结、短绒等杂质。
(四)“内忧”之三:国内轻纺市场旺季不旺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变数仍多,国内纺织企业外单仍显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增加,以及棉价呈现跌势等因素影响,轻纺市场久盼的“春天”并未如期而至。纺企的纺织产品销售量保持在初步的“温饱”状态,纺织市场成交更加清淡,中小企业处境窘迫。
这些导致纺企观望心理逐渐增强,购棉多持谨慎态度。
农一师棉麻公司副总经理李诚说,该公司的客户基本上是国内著名的纺织企业,目前这些纺织业企业基本上都维持着20天的库存,这些等待降价的纺织企业现在往往是用一点、买一点。
国产棉持续滞销,棉企亏损将进一步扩大,棉农植棉积极性将受到打击
国产棉大量积压,而近几个月棉花销售价格却低于成本价格。
据中国棉花信息网调查,截至今年4月底,国内棉花企业存棉平均成本(不考虑存棉等级)为14429元/吨,远高于当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均价14104元/吨。
这导致国内棉企大面积亏损。中国棉花信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多达52%的棉花企业处于亏本销售状态,24%的企业勉强保本,利润增加较大的企业均以经营进口棉为主。
(图3)4月份国内棉花企业利润情况示意图

资料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如果国产棉继续大量积压,国内棉花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同时,如果国产棉持续积压,棉农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减少棉花的种植,这将影响到我国棉花生产安全。
完善我国棉花进口管理,加强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提高国产棉竞争力势在必行
首先,权衡各环节利益,把握时机有节奏发放棉花进口配额。
应权衡棉花产业各环节利益,把握时机及早发放关税配额外棉花进口配额,以便纺织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及生产经营需要进口棉花,避免企业集中大量进口棉花,在发放过程中应注意发放的节奏。
其次,建立客观、准确的数据统计系统、预警系统及公益性、公正、公开的信息发布系统。
可以借鉴美国农业部的办法,每月发布我国棉花供求平衡表及供需形势报告,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分析国内、外棉花市场供求状况,以引导市场,避免出现大的判断失误。
另外,还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国产棉的整体竞争力。
要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国内棉花生产潜力,增加棉花产量,缓解国内棉花供需紧张的状况,避免进口棉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冲击;进一步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改善国产棉质量;采取措施鼓励各地利用现有条件,加快棉花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步伐,提高棉农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发展棉农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推进棉花生产,提高棉花品种质量,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等。(完)
中国纺织网专稿,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