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8月11日是第三届中国(广州)国际信息产业周的最后一天, 但11日举行的长达4个小时的广州市信息工程招投标说明会仍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100多名IT企业代表。这些代表不论是对广州市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的有关政策、采购项目与专家管理系统软件应用问题,还是对招投标流程及需注意的问题,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
专家指出,在这场受到广泛欢迎的招投标说明会的背后,是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
那么,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这块蛋糕到底有多大?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周宏仁博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全国有3000多万名公务员,如果平均每人配备一台电脑,那么仅PC市场就将达到3000多亿元;就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局域网建设而言,按100人平均一个局域网,总投资将达到300多亿元;此外还要加上通讯设备、软件以及运行维护的投资。据测算,未来数年内中国各级政府每年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投入将达到2500亿元。
现在,这块诱人“蛋糕”无疑成为了中外IT企业竞相争夺的热点。以微软、IBM、戴尔为代表的跨国巨头,其技术、平台级产品的综合性能较国内厂商而言,竞争力更强。在中国的电子政务市场的角逐中,是否会应验一句中国的老话“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呢?
“政府用户最终选择哪个供应商,这取决于他们的需求,简单说来,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周宏仁说:“政府一般以效益性能价格比来选择。”
另一些专家则认为,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IT企业机会更大。这一优势首先表现在政策上。2002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十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的货物、工程和服务。”一般情况下,除非需要采购的项目无法在境内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采购都会面向国内IT 企业展开。“这也同样是一个带动中国信息产业、振兴民族工业的大好机会。”周宏仁博士说。
另外,近年来,国内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科技部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李健说,从现在的情况看,国内企业对中国的国情更了解,开发出来的产品也更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而国外产品由于受投入产出比的成本考虑,加上对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传统的陌生,往往在这方 面不如国内企业有优势。 然而,国外产商并未放弃切分蛋糕的机会。就在这次招标会上,微软、IBM、戴尔这些跨国巨头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面对国外产商“逐鹿中原”的雄心,国内的IT企业该怎样把握先机? 周宏仁博士说,这要求中国的IT企业从两方面努力。“第一、认真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技术;第二、正确理解中国各级政府的需求。现在,它们更看重项目实施带来的实际效益而不是表面成果,国内的企业应该把握这一点,在产品开发、技术咨询和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完)
专家呼吁:电子政务建设要避开三大误区
新华网广州8月11日电(记者王攀)“电子政务在相当多的地方还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政策规划司司长杨学山这样评价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如果我们把这些地方的电子政务系统关掉,政府的工作和群众的生活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在8月8日至11日举行的中国(广州)国际信息产业周上,杨学山的观点得到了与会大多数专家的赞同。在肯定我国近年来取得成绩的同时,专家们认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正是这些误区造成了许多地方电子政务“可有可无”的尴尬局面。
误区之一就是一些政府机关重视“电子”忽略“政务”。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邹生说,电子政务是指将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政务处理中,与政府职能转变密切相关,而不是简单的以“办公自动化”为核心和主要内容。“不是买上几台电脑,建立起一个局域网就是‘电子政务’了,相反,它必须建立在各级政府机关有了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它的建设要同政府机关简化办事程序、精简业务流程、改革政府职能的工作同步进行。”邹生说。
政府门户网站就是陷入这一误区的最好例证——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各级政府门户网站3000多家,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这些网站中大多数成了“面子工程”,在耗费大量资金添置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后,它们的主要信息来源却是报纸和各类公开出版物,内容贫乏,更新缓慢。“群众不知道上你那个网有什么特殊价值——既没有内部办事手续,又不公开办事监督程序,网站挂在那里徒然增加政府运作成本,没有任何意义。”杨学山说。
此外,规划太大、实施太慢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又一个误区。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说,各级政府的职能不一,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需求自然也不一样,可是现在许多地方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往往“贪大求洋”,实施起来困难重重,还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
专家们还指出,重核心政务轻普通业务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误区之一。现在,那些为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应急指挥、实施内部管理提供服务的核心政务系统往往容易受到重视,而那些面向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业务系统则往往被轻视乃至忽视。“如果这些部门直接面对群众的业务系统得不到积极的发展,必将给电子政务整体功能的发挥,带来种种障碍。”邹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