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离太阳最近,也是人类最不了解的行星之一。它的表面只有一层薄薄的岩石外壳,它白天的温度高达800°F,但它表面却有冰,飞赴水星比飞赴火星要难得多……
这是这颗小行星最大的奥秘之一。虽然水手10号探测器于70年代中期短暂造访过水星这颗位于太阳系最里端,也是离我们最近的行星之一,但是探测器只观测到水星不到一半的表面。
尽管如此,水手10号发回的一连串数据对激发科学家的兴趣来说已经绰绰有余。水星是排在冥王星之后的第二小行星,也是地球附近、本身具有磁场的惟一一颗内行星。它是大量疑问的焦点。
一连串的疑问
主要由固体金属构成的水星为何密度如此之大?它为何与其他由岩石构成的行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有如此大的区别?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还有这颗烧焦的星球上怎么还会有冰存在?
很多问题也许很快就能得到解答。美国航天局(NASA)官员说,他们将于2004年开始第二次飞赴水星的行动。夏威夷大学地球物理学和行星学研究所的行星科学家和水星专家杰夫·泰勒说:“水星受到了忽视,不过再也不会了。”
由位于马里兰州劳雷尔的应用物理实验室负责的“信使”行动耗资2.56亿美元,探测器预计于2009年到达水星。这艘轨道探测器将勘测整个水星,探测水星稀薄的大气层,分析内部构造,并重点拍摄水星表面的奇异特征,它们似乎是古老火山、山脉和巨大冲断层,可能是在水星冷却和收缩时形成的。
这项行动的主要负责人、卡内基学会行星科学家肖恩·所罗门说:“水星是离我们最近的行星之一,而我们还未观测到水星的大部分表面。”
起源之谜
首要问题是确定水星是如果形成的。像其他类地行星一样,水星上较重的成分聚结,形成一个金属核心。可是,水星表面只有一层薄薄的岩石外壳,厚度大约有350英里。有关这层外壳为何如此之薄的学说多种多样。
所罗门说,最火爆的假设是,水星受到来自太阳的巨大能量冲击波的轰击,这“有可能使大部分岩石汽化。”另一种假设是,一次巨大的碰撞——就像地球所经历的,导致月球形成的那场碰撞——有可能摧毁了水星的大量表面。不过,这颗小行星的情形也许没有那么可怕。泰勒提出,水星如此奇特也许是因为它是由太阳附近,而不是太阳系较远处的物质形成的。水星也可能混杂了来自太阳系附近的各种物质。这些物质相当偶然地聚集在一起。
还有一个未解之谜是,水星凹凸不平的表面上的巨大平原是古老火山喷射出的熔岩流的证据,还是仅仅表明小行星和流星撞击水星使其表面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