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的最北端,大巴山南麓,城口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136017公顷,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自然景观,典型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初步查明,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210科3481种,产于该区的模式植物有261种,属世界上最稀有的裸子植物之一。该区于1999年10月新发现特有模式的植物崖柏,这一曾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灭绝的植物被重新发现,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轰动;该区有陆生野生植物139科656种,另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历史上,该区就是野生华南虎的分布地。
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遭挖心之痛。目前,城口县至少已有27个采石场在其核心区之内,计划中还有上百个采石场正试图上马。按照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条例》,没有特批,这里甚至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更不要说采石开矿了。然而,在重庆最北端的大巴山腹地,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城口,把这种开采活动看作是脱贫致富、发展地区经济的一条捷径,虽然他们也认识到环境将因此遭受巨大的破坏。
太阳底下,一个男青年将手中的钢钎插进岩石的隙缝中,用力一撬,一块薄板状的瓦板岩就齐齐地脱离岩体,平铺在他的脚下。并不是每一块岩石都容易撬下来,必要时他们会“放炮”——用雷管轰炸岩石。撬开的瓦板岩沿山坡零散地堆放着,像一条灰色的瀑布。经过多道程序的加工,这些瓦板岩将作为饰材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警示牌前采石忙
每一个采石场都是在把地面植被毁坏殆尽之后,进行掘土撬岩工作的
在城口县龙田乡联丰村村头公路旁,立着一个宣传警示牌,上面写着:“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类似的牌子在保护区内随处可以看到。
而令人惊异的是,在联丰村村头宣传警示牌前50米处,就有一个荒弃的采石场。从警示牌沿着村级公路继续前行300米,又见一处荒弃的采石场。再向上数百米,一个叫老瓦厂的地方,是另一个采石场,正有工人在岩石上劳作——每一个采石场都是在把地面植被毁坏殆尽之后,进行掘土撬岩工作的。
美国公司胃口太大了
据保护区管理局的调查报告,龙田乡、高楠乡两乡采石场共有27个,其中龙田乡五里村一采石场位于国有林内,其他分布在农户的自留山内。这个数据可能过于保守,一位叫汪志强的老板称,他在方斗村及丁安村共有9个采石场。
“我们搞瓦板石没有什么风险,目前国际市场上很紧俏的。美国公司要的数量太大了,一个月要给他发7个车皮,1个车皮2100平方米左右。怎么行啊?我目前缺资金,没办法扩大规模增加生产量。”汪志强说,因急需171万元资金,他于2005年10月20日向相关部门递交了《方斗石材厂扩大产量的可行性报告》,寻求信贷支持。报告中称,方斗石材厂现有能力为年产瓦板岩3万平方米,产值84万元,减去总成本51万元,可获纯利33万元。
“发展城口瓦板石的时机已成熟,故迫在眉睫,从速扩大生产……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告中还称,“国内外石材商人纷纷来城口县寻求供货,但由于目前生产量小,满足不了石材市场的需求。
采石场扎在保护区心脏
“政策没有问题,各种手续,县里统一给我们办”
汪志强在他的报告中称,“目前正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局的支持下实际踏看了石场的植被位置,经踏看全属普通区,所有瓦板石矿带全在村民的自用林中,非国家核心区域内”。
然而,5月17、18日大巴山自然保护局派员实地调查的结果,却否定了瓦板石矿带在“非国家核心区域内”的说法。该局所作的调查报告,认定其在丁安村的采石场位于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而方斗村的所有采石场均在核心区。高楠、龙田两乡的27个采石场,只有3个在保护区的缓冲区内,两个位于保护区的核心区与缓冲区交界处,其他22个采石场均位于保护区的核心区。
据了解,开采瓦板岩矿石需要多个部门的审批程序,包括环评、可行性报告、开采许可、林业征地许可、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等,牵涉环保、国土资源、林业及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因城口县的瓦板岩采石场都集中在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所以如果按正常程序,它不可能完成任何一个审批程序。
事实上,正是在尚未办理各种手续的情况下,这些采石场就已开工了。《方斗石材厂扩大产量的可行性报告》中称,“有关部门正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办理有关法定手续”。报告中还说,“县委、政府非常重视”,“有问题就现场办公,立即解决”。
开采进入快车道
“开发此资源,投资少、见效快,是一个‘短、平、快’的好项目”
城口县有丰富的瓦板岩资源,且质量优良。据《方斗石材厂扩大产量的可行性报告》,1996年,四川省地矿研究所借调城口县扶贫的科技副县长焦淑沛,动用了地质科研所的6名工程技术人员,普查出该县瓦板岩可采储量为22.5亿平方米,建一个年产500万平方米的瓦板岩生产厂,可开采400余年。
但由于种种原因,对瓦板岩的开采始终未成规模,一直到2005年始现转机。在陕西省紫阳县的杨先友老板决定在此投资的同时,城口县一个叫张九畴的人也向重庆市政府建议征集办公室进言:引进资金开发高楠乡方斗村的瓦板岩资源。
重庆市政府征集办公室将此意见转给城口县经贸委之后。城口县经贸委在2005年9月5日向市政府征集办公室报告说,“将从3个方面做好工作:将此项目(开发瓦板岩)纳入城口县2005年对外重点招商项目在网上发布;如有外来投资者来我县投资此项目,我委将特事特办,请示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我委派招商办对此项目进行跟踪服务”。
此后,城口县政府向重庆市政府递交了《关于瓦板岩有关情况报告》,市有关领导于2005年12月13日批示之后,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立即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赶赴城口进行专项调查研究。他们在今年3月10日完成的调查报告中,绝口不提瓦板岩资源主要集中于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这一事实:“城口县瓦板岩分布面积广,资源量大,交通较便利,水资源充足,矿山地面无重要保护对象,未见较大规模滑坡、泥石流、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矿山开采将实行露天采矿方式,对环境及人类的影响极小;当地剩余劳动力富足;产品的加工工艺简单;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国家级贫困县的算盘
锰、钡资源行将枯竭,而财政支出每年均在增大,县里面提出“怎么吃饭”的问题
重庆市地矿勘查局在调查报告称,瓦板岩板材,在天津平均销售价格为28元/平方米,扣除各种成本,净利润为6元/平方米。兴建瓦板岩加工厂,预计投资总金额约1700万元,按平均年产瓦板岩成品120万平方米矿山规模进行计算,矿山年利润总额可达720万元。全部偿还投资所需年限约2.4 年。同时,开发利用瓦板岩,还可缓解当地长期未能完全解决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预计瓦板岩的3处开采加工地可安置400-500剩余劳动力就业),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如公路交通业)的发展。
当地可开采的锰、钡资源行将枯竭,而财政支出每年均在增大,当地政府一直在考虑其他资源如瓦板岩的开采利用。尤其在去年锰矿价格一路下滑的情势下,“县里面提出来‘怎么吃饭’的问题”。
将矿产资源的开发触角伸进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是成了一个选择。在龙田乡党委、政府的《2006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这样的目标: 2006年,我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陕西紫阳石材开发公司落户龙田,在我乡长茅村建成石材精深加工厂,力争年生产石材20万平方米,创产值 1000万元,创税收6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300余人。
环保让位于眼前经济
“县主要领导都赞同,审批部门有顾虑,但预计这段时间各种手续都会办下来”
据龙田乡党委书记陈四新介绍,目前城口县只允许在高楠和龙田两个瓦板岩资源丰富的乡镇进行开采。瓦板岩企业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政府负责企业的用水、用电和村级公路问题,杨先友老板的加工厂所用的两亩多地,也是政府划拨的。此外,政府还负责协调为企业办理各种手续。
“县里允许他进入城口县开发生产瓦板岩,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优惠政策啦。”陈四新也清楚,瓦板岩开采要毁坏大量植被,矿石周围也有比较珍贵的动、植物,“大巴山保护区控制得相当严格,按政策是不允许开采的”。
事实上,在酝酿开发瓦板岩的过程中,城口县主要领导并非没有考虑过其对环境的破坏。陈四新说:“县里现在也拿不准这个事情,所以先给个试验田(杨先友的企业)来做这个事情。如果确实效益非常好,随着形势的发展可以大规模开采。”
政府似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但在瓦板岩开采加工问题上,环保还是让位给了经济发展。
今年5月中旬,县委书记向和平调职外地。此时,在他任期内发展起来的瓦板岩开采和加工企业,尚无办理合法手续。5月11日,县委副书记张弟科召集林业、环保、大巴山保护局、国土资源及经贸委等部门领导召开协调会。一位知情的官员称,“县领导很矛盾,既然前任领导把企业引进来了,已经搞了这么多采石场,两个精加工厂也快完工了,叫停下来,会产生很多问题;不让停,也有问题。怎么办?最后还是决定,只有让瓦板岩的开采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