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8财长二次会议:破解高油价与通胀难题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本报记者 孙雷

北京报道

6月9日~10日,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举行的G8财长会议上,高油价与通胀再度成为财长们讨论的焦点话题。

尽管此次会议主要是在为下月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做铺垫,但会议之前,法新社便指出,全球的投资者和市场分析人士都在盯着这些富国的财长们,想知道他们到底会采取何种措施平抑油价和通货膨胀。

“两点论”构成了财长们对外发言的主基调。八国财长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指出,一方面,目前世界经济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以及全球发展的不平衡使世界经济增速放慢的风险依然存在。

“八国财长的这份声明并不让人意外。”石油专家、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牛犁对本报记者说。在他看来,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世界的普遍预期。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4.9%,是197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世界银行日前发表的全球金融发展报告,也调升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由去年11月份预测3.2%,调升至3.7%。

而同时,国际油价的持续居高不下,则一直是国际社会的一块心病。此次会议上,俄罗斯首次作为G8轮执主席,便引人注目地将能源安全问题列为中心议程。

会议呼吁,各国应增加能源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号召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采取共同行动,促进能源领域投资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部分产油国还主张,将全球能源储量公开化,是解决国际能源危机的一个途径。会议声明响应了这个提议,提出通过制定世界统一的石油储量和储备汇报机制来确保全球能源市场资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会议还为发展中国家发布了一份单独的声明,达成对于“采取措施缓解能源缺乏问题”的协议。

然而,会议声明似乎无法真正缓解人们对高油价的普遍紧张情绪。就在会议期间,纽约市场原油价格中断了一连3天的下跌走势,重新攀升至每桶71美元以上,近月交割的七月原油期货合约收盘上涨1.28美元,至每桶71.63美元。

有分析指出,热带风暴预警以及市场对于尼日利亚、伊拉克和伊朗原油供应担忧的重新升温,导致油价再度强劲反弹。而此前一天,“基地组织”头目扎卡维的死讯刚刚使人们对伊拉克暴力冲突形势好转的期望升温,刚带来了国际油价的短暂下跌。

上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同样面临高油价威胁。而今,与当时最大的不同则在于,全球石油投资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

6月7日,就在G8财长会议召开前两天,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时就指出,对于产油国的石油供应,“即便是小规模的破坏或当地的暴动都会对油价产生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对全球经济趋于通胀的担心也在给人们带来不确定的预期。

上周,美国、欧洲和亚洲股市全线下跌,道指创下逾一年来最大单周跌幅,摩根士丹利全球指数下滑4.4%,是自2002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对于全球股市的大幅震荡,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投资者对于六年来全球首次同步加息的反应,他们担忧央行加息将抑制经济增长。RBC资本市场经济学家亚当科尔就指出,投资者不太可能因为财长们的乐观言论而减轻对于通胀的忧虑。

“仍然有许多通胀的不确定因素,市场将更多地关注这些数据,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财长们的‘安抚’性质的发言。”科尔说。

而国家信息中心牛犁研究员也指出,无论是针对高油价提出的解决方案,还是对通胀预期上升的担心,“此次会议对问题的解决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

他认为,这更多是一个意见交流的平台,不是一个严格的制度框架,没有机制保障;会后的声明也不具有法律效应,是否能落实更多依靠各国自己。而接下来的G8首脑会议,则或许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和实际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