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绝不能按市场经济办教育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二日电 (记者 孙自法)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十二日说,教育本来就是公共产品,中国绝对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办教育,“发展教育只能靠政府,政府就得花钱”。

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当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十七场报告会,张保庆发表《若干教育问题的思考》演讲时作上述表示。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和国家形势一样,宏观看形势一片大好,深入看都是问题。教育和市场经济关系问题即是中国教育面临的四大深层次问题之一。

这位以直言著称的原政府高官分析说,教育一方面要向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制度的支持,但它更重要的使命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市场经济固然可以创造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但市场经济解决不了精神文明的问题,解决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教育要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同时,市场经济也有负作用,它并不是包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市场经济必然会带来两极分化,它解决不了社会公正问题;市场经济还会对人们价值观、是非观、世界观产生很大影响,这些影响并不都是正面的。教育的作用和职能,就是要力争缩小市场经济带来的负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现在世界上把教育公认为准公共产品,教育本来就是公共产品,为什么“准?”就是有些教育领域还达不到公共产品要求,实现完全的公共性还需要一定阶段。张保庆称,“我过去讲教育不能产业化,我现在说绝对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办教育”,中国市场经济需要教育,但教育不能按市场经济办。

中国教育另三大深层次问题包括“教育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位置问题”、“教育培养人、造就人的问题”和“教育的投入问题”。教育的位置问题上,一是科教兴国战略在中国并没有真正落实,二是重视不够,一些领导干部搞大项目几千万都敢投,教育几百万却不舍得投,还有一些人把教育当成包袱,想把教育想推向市场,使教育产业化、企业化。

张保庆最忧虑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好教育培养人、造就人的问题,这方面问题很多,如浮躁成风、弄虚作假、做人不诚信以及私心很重,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非常淡薄等等。

中国的教育投入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教育投入为什么总是上不去,一是国家整体财力还很弱,二是中国公共财政体制尚未建立。但“少修几条高速公路,少建几个机场,少建几个城市广场,就把教育投入解决了”,张保庆感慨道,教育太重要了,把教育搞好太难了,尽管如此,只要真正重视教育,中国教育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