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经营 成败关键在“境界”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每经商道·永不言败连载(23)[2006-06-13]

本期导读: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说过:“上坡的路与下坡的路是同一条。”人这一生多数的时间是在“怪圈”中度过的。

进,还是退?

导致我走向失败的主要事件,是一次“合资”的失误。“轻信”断送了“红高粱”。这件事给我的最大启发是:资本经营的成败关键在于你的“境界”。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1996年6月份,我和“红高粱”深受河南建业公司胡董事长赏识,他愿以首期投给“红高粱”2000万元、发展20家分店作为前提条件,对“红高粱”进行一次“资本经营”。同时将原100万元注册资本扩至600万元,他占60%控股,做“红高粱”董事长,我占四成股份做总经理。胡董已着手组织了一个阵容强大的董事会,打算三年将“红高粱”做成上市公司,这也是我的奋斗目标,于是我们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可是这一决定却遭到了一些“红高粱”创业者们的反对,认为把控股权让出来非常不明智。此时我也犹豫了,而建业的回答很明确:要控股。正在此时,河南国信房地产公司态度非常积极,愿意在不控股的前提下,答应建业给我们开出的所有条件。于是我和他们签约了,“红高粱”由原来的100万,增资扩股为600万,原“红高粱”占51%,国信占49%,第一步国信投资294万作为资本金,并于三个月内负责筹资2000万,在全国发展20家分店。有了钱,董事会又有决心,我当然干劲十足。于是,我就把当时赚到的几百万元和国信的预付金180万元全部投出去,预付10个分店的租金押金,启租期三个月。然而当启租到期时,这家房地产公司的钱分文未到。此时“红高粱”已处危境。是进,还是退?

听从“高人”冒险集资

进,需要1000万元;退,社会影响太坏!

当时有位很关心“红高粱”的银行领导告诉我说:“乔赢,现在如果‘红高粱’失败,全国老百姓的唾沫都会把你淹死!”我已骑虎难下。正在我为难之时,一位朋友为我推荐一个“能人”,说他是融资高手,一定能帮我渡过难关。这个能人就是弓建军。

那天,弓建军像“救世主”一般给我指点“江山”:“乔总,你这是端着金饭碗在要饭!就‘红高粱’这三个字就是很大一笔财富,公司那么多员工,每个人集资2000元,你就有几百万了。”

我告诉他我怕员工接受不了,不但弄不来钱反而影响员工情绪,他说他有把握搞定。于是我任命他为常务副总。

弓建军提出的员工集资方案后很快被大家一致通过。刚开始,所有经理先带头,每人至少2000元,多者不限。我当天就把刚拿到的工资全部交给了财务部,接着所有的经理都分别响应了公司的号召。接着我们又动员了全体职工。每人都必须存钱———2000元。

消息传开后,社会上的人也纷纷加入甚至托熟人来“入会”,而且他们都是以员工家属的名义来交钱的。此时,弓建军在电话里把这个情况向我作了汇报,我当时正在为深圳分店没钱发愁呢,听到这个消息,我就像打了一剂强心针似的,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当时我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搞好“红高粱”事业,让那些支持我们事业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明日提示:弓建军这个融资“高手”所提出的集资方案最终奏效了吗?“红高粱”走出资金困境了吗?敬请关注“每经商道·永不言败连载(24)”。本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授权刊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