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政府尚未出台细则情况下,楼市更显扑朔迷离,4名地产记者以其独到的眼光对楼市现状进行了剖析
上月底,牵动业界神经的“国六条”配套细则出台并于6月1日起实施,“国六条”的出台实施给下半年整个广州楼市披上了浓浓的迷雾,让许多市民对楼市的发展(尤其是楼价的走势)十分关注。而且,在广州市政府尚未出台细则的情况下,下半年的广州楼市就更是令人琢磨不透,仿佛雾里看花。那么,下半年广州楼市何去何从,市场是否继续保持观望,楼价是升还是跌,发展商推货量如何……又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让市民对下半年广州楼市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家周刊·地产》本期推出了“展望下半年广州楼市”专题,在此专题中,4位记者分别对下半年广州楼市的热点区域进行了剖析和预测,并邀请专家对这些热点区域进行分析点评,使市民在准备置业时可获得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而不是盲目入市。(时报记者 苏华俊)
细心聆听 楼价下降156元,我们就能买得起?
罗莎琳
近日,广州楼市终于传来了久违的“喜讯”,5月广州楼价出现下跌。在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同时,也有地产专家站出来指出,广州楼价将会出现持续下跌的可能。
有关数据也显示,5月广州一手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6097元,比4月的6253元降价156元/平方米,从各区的住宅成交均价来看,其中以天河区最高,为8110元/平方米;花都区最低,为2951元/平方米。在今年楼价一路猛升的状态下,楼价首度出现下降势头,最高兴的不过是买家了。但从目前楼价现状来看,即便每平方米下降了156元,可6097元/平方米的均价仍然将绝大多数买家拦在了购房线外面,这一点我们从另外一组数据可看出:2006年5月广州市一手住宅登记成交面积为44.7万平方米,比4月的93.32万平方米跌了一半有余;另外,5月楼市成交宗数为6802宗,与4月相比买楼的少了4成。笔者认为,成交量的减少除了宏观调控引发市场观望的原因之外,楼价虚高仍是主要原因。据了解,5月天河区均价8110元/平方米,海珠区7208元/平方米,黄埔4896元/平方米,番禺4755元/平方米,花都2951元/平方米,五个区的均价都比前四月有所上升,只有越秀区、荔湾区和白云区三个区域的均价下降。此外,笔者也从广州各大楼盘了解到,下半年面市的新盘新货仍处于高价位上,一些大集团虽然暂停了大幅度升价的脚步,但绝对没有降价的丝毫迹象。
国家宏观调控组合拳正在逐步发挥效益,受到土地等成本的限制,楼价大幅度降低的可能性并不大,若是楼价真有一天降到了3000元/平方米,仍有不少市民买不起楼。因此,政府在稳定房价的同时,应积极完善廉租房制度以及活跃二手房市场,才能使更多的人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未敢武断 下半年楼价会跌?走着瞧
韩渊武
时下,最不讨好的活儿就是预测房价走势,说涨就会遭板砖,说跌就会挨闷棍。扔板砖的是消费者,打闷棍的是市场。不过,广州市房管局最新数据显示,5月全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6097元/平方米,环比降幅为2.5%。此时,有一种人(消费者)正躲在墙角拍手叫好,希望楼价持续下跌;而另一种人(发展商)则纷纷解说种种客观因素,并说与北京、上海相比,广州楼价仍然有上涨的空间……
反观6月广州楼市,“国六条”宏观调控至今,加上世界杯进行得如火如荼(买家大多看球不看楼),楼市可谓是淡上加淡。而房价从5月开始终见稳中有跌,这一结果足以说明楼价高企对需求的抑制效应已显现。住房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政府鼓足勇气去面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复杂的局势,一再从控制土地入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多供应一些普通住宅,这些,最高兴的莫过是广大消费者。
市场经济规律就是“楼价越涨越追买,越跌就会越观望”。广州楼价下半年仍然会跌?虚虚实实笔者难以作出精准判断,只有侧身观看,探视它的现实种种并试图剖析它的未来。诚然,如果广州房价接下来出现持续下降,这种信号就将向上下游产业传递,建材、建筑、设计、代理、银行……可说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都将受到较为严峻的考验。要想知道五一黄金周期间广州楼市的成交情况,以及“国六条”新政对楼市的影响等,恐怕还要到市房管局稍后发布的《6月房地产市场信息》中去寻找答案。?
哗然看市 博弈才刚刚开始
苏华俊
“国六条”出台已近一个月,可政府、发展商、购房市民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在这场博弈中,中央政府推出的房产新政成了关键,影响着三者之间的决策。从实际政策看,“十五条”配套细则中有八条直接涉及到发展商,对房地产开发从户型设计、金融信贷、竞买土地、土地开发、营销、招标地块项目售价等方面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并对违规企业作出“没收”、“吊销营业执照”、“追究相关责任人”等重罚措施。很明显,“国十五条”与前期调控很是不同,可以发挥效力的价值就在于,调控重棒是打在发展商身上,并且打得实实在在,够狠、够准、够快。
虽然很多发展商都不愿向公众表现出房产新政给他们带来的冲击有多大,但新政出台后,广州楼市人流量减少、持币观望气氛相当浓厚却是不争的事实。上周末,笔者在免费接送市民到楼盘看楼的楼巴集中地——宏城广场看到,坐楼巴看房的人流量较以往明显减少;而近日笔者在白云、海珠、天河、番禺多个区的楼盘现场也看到,现场看楼人数较前一段时间又冷清了许多,现场签约、下定的人数则更少。多个在售楼盘的售楼人员私下向笔者透露,最近这两三周几乎没有成交量。
当消费者持币观望已成为普遍行为时,楼市的成交量自然会下降,发展商的资金回笼也会放慢。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些资质不好、缺乏资金实力的中小发展商将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严重危险。而且,时间拖得越久,积累下来的新房供应量越大,发展商的财政压力也就越大,铁链永远断在最弱的一环。为了不让其资金链断裂,这些中小发展商必然会走出楼价不下跌的攻守同盟,以降价的方式加快资金回笼的速度。当其中一家撑不住开始大幅减价售楼时,“囚徒两难”prisoner dilemma开始折磨其他的发展商,是抢在别人前面减价清仓还是再等一等,成为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从个别几家实力较弱的发展商先减价,最后发展到集体恐慌;从遮遮掩掩的折扣优惠,最后发展到集体“跳水”。不过,市民也别奢望楼价会下跌到以往水平,毕竟目前楼市的开发成本比以前上涨了不少。
闲言闲语 买不起房,未尝不是好事
何羽
广州房价从2004年以来连连上涨,茶余饭后经常能听到市民在抱怨房价太贵买不起房。其实,买得起房又如何,若倾己所有买套房子沦为“负”翁(婆),那倒不如买不起房,租房住至少要轻松潇洒得多。
有朋友叹息,我们这些上世纪70年代后80年代初出生的人最倒霉,好不容易挣得个文凭却开始贬值,买房时又正好碰上房价上涨周期,若早出生个三五年就好了!房子升值、房价上涨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就出在涨得太快,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开发商和投资者固然叫好,但对于准备买房自住的普通市民来说,可就难以接受了。
老友晓敏是想买房但又买不起房的典例。结婚3年,晓敏两口子至今仍是租房族,原因无它,就是没钱。去年好不容易积攒了笔小数目,谁知房价又涨了,而且涨得一发不可收拾,简直势如破竹。好不容易挑好了一套房,可两星期后,就涨了500元/平方米,算下来,一套两房单位至少要多付4万元,这一来,晓敏可不乐意了。倒是二手房可以考虑。拉着先生的手东奔西走了两个月,她又不干了:这二手是比一手便宜,总价看起来似乎也不高,但一算下来,地段好点的二手房单价也要6000元/平方米以上。
房价涨得快,市民可扛不住了。于是,两会代表提议了,有关专家呼吁了,国家总理放话了,稳定房价、调整住房结构的房地产新政出来了。普通市民自然拍手叫好,晓敏更是兴奋不已:这回房价总该降了吧!
带上存折,挽着先生,晓敏再次踏上买房之路。转了两天,她不得不选择了放弃:政府要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房,但这需要一至两年的周期,现在市场上卖的依然是动辄上百万一套的大户型;而且由于以后房地产开发以中小户型为主,大户型将变得稀缺,不少开发商便趁机将在售的大户型提价。于是,晓敏依然买不起房,只好眼巴巴等着中小户型大军上市。“没想到我也成观望者了,敢情观望是被逼出来的啊!”晓敏自嘲。
晓敏的经历让人嗟叹,但远远用不上“悲惨”两字,倒是这两年买了房的朋友,一个个被债务压弯了腰,“房奴”日子不可过。有人说,“房奴”固然可怜,但却是自讨苦吃,一点也不值得别人同情。这话有一定道理。晓敏看着这些“房奴”,在羡慕的同时,心里又有些庆幸,无债一身轻嘛!
买不起房子,谁说就一定是坏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