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接收方对广告的感知研究
如果直接询问消费者:“您觉得您购买这类产品是因为广告的影响吗?”我们很清楚,90%以上的消费者都会直接回答“否”,而事实上,广告的确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否则广告也不可能存在,企业也不可能把最重要的营销费用都花费在广告上面。那么为什么消费者不愿直言广告对自身的影响呢?一方面消费者不愿被大家理解为容易受广告所摆布的蠢货,另一方面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也就是说通常在消费者自己都说不清出的情况下,广告已经对其决策产生了影响。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要研究消费者对广告的感知也就更具挑战性了,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采用直接的手段去研究消费者的心理,而必须采取其他辅助性的方法来推测消费者的感知行为。
在这里我们同样举汽车的例子,在研究某一品牌汽车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时,通常我们需要让最近刚刚采购该品牌汽车(三个月到半年以内)的消费者回顾自身购车的历程,其中我们涉及到消费者采集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报纸、杂志的信息、浏览电视广告、询问朋友以及亲自到经销商处询问等过程,通过不同消费者对这些过程的先后顺序以及重要性顺序的排列我们可以总结分析出各阶段的重要作用进而判断广告在各阶段应当起到的作用。但往往并非每一类消费者对广告或其他信息的反应程度都是相同的,因此我们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分类,通过消费者对信息的敏感程度等,再结合一部分人口统计学指标,比如年龄、学历、收入、性别等可以推断该消费者是属于更追求时尚的还是更追求实用主义的,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的。
在上面的分析方面大多数机构所采取的办法都大同小异,然而针对很多高价值耐用品而言,比如还是汽车,已有用户帮助企业的宣传在广告传播中的作用是很多机构忽视了的。比如我是一个golf的用户,那么我在很大程度上是认同了golf的品牌的,同时因为这个购买决策对我而言很重要,为了显示我决策的正确,我通常会主动把关于这个车的好的方面介绍给我周围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从我的嘴里传递出去的广告可能比潜在消费者直接看到的广告效果还要好。而作为企业而言,充分利用这种心理,把自己的广告定位在更便于口头传递或议论的角度上,将大幅提升广告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我们也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
最后,广告接收方的效果评估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现有用户的评估中,还需要调查潜在用户的心理,比如研究这部分潜在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对广告的记忆以及心目中希望的购买品牌等,当然这些仍然只是表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到这些潜在用户的心灵深处,去探究他们对广告的感知,比如为他们设置一个情景,通过对他们的行为的研究来衡量广告可能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进而评价各企业广告在接收方的效果。
三、广告传递过程的研究
尽管我们研究了广告的两端,即发布方与接收方对广告的理解,但我们仍然无法将其连成一个整体,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广告传递媒介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以平面广告研究为例,比如不同的报纸,他的读者群特征是相对固定的,他的发行范围是有局限性的,因此一家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在传递给目标消费者的能力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研究广告的效果就必须要研究广告媒介的特征,研究广告投放方是否选对了媒体,是否将广告资源合理地投放在了适当的媒体当中。
1. 媒体的接收群研究:由于不同媒体的接受群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广告投放方在选择该媒体前必须首先考虑自身的广告希望被哪个群体看到,然后再考虑广告所投放的媒体是否适合这一特征。
2. 媒体的覆盖区域研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重点区域,因此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广告投放的力度应当是有所差别的,因为各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营销资源也是如此,如果营销资源本身在各区域分布是不平衡的,那么广告自然也并应该是平衡的,否则一部分地区就会出现浪费,一部分地区就将有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