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亿资金速冻是降温最佳选择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预期中的央行紧缩措施终于在上周五悄然而至:从7月5日起,人民银行将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8%的比率。

0.5个百分点,意味着将冻结15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这对趋热的经济无疑是一剂凉药。

从不久前央行发行千亿元票据开始,更为猛烈的措施将登场的消息不绝于耳,在加息与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以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之间,央行权衡左右,最终选择了后者。

我们知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直接冻结银行一定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则影响货币乘数,产生多倍收缩效应。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有货币政策中的“巨斧”之称。金融学家米什金曾表示,在对经济进行结构性微调的时候,调整准备金率如同用汽锤切削一颗钻石,可能对经济造成冲击,因此它并不常见。

那么,为什么不常见的“巨斧”却真的砍下来了呢?我们认为,这是货币当局乃至最高决策层对当前经济环境综合考虑的结果。

刚刚公布的首季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已经表明,以M 2增幅放大为代表的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目前市场出现过热迹象的主要根源,而同时,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也连创新高,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在客观上要求央行采取抑制流动性的措施。

通胀预期在加大,而另一方面却要兼顾国内金融市场的现实,于是,央行急需找到一种有效却能使成本最小化的政策工具。

当前宏观经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通胀发生的可能。而最棘手的问题又是什么?是让恢复元气的资本市场平安成长。

在这二者之间,必须进行政策兼顾。

央行对通胀的担心是很明显的,在解释为什么出台此次措施时发言人这样说:虽然消费物价指数还比较低,但如果货币信贷继续加快增长,可能有刺激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在继续坚持总体稳健政策取向的同时,适度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

由此,央行在短短几十天内,我们看到央行两次大规模发行定向票据,以抑制信贷的增长。而与此同时,周小川在否认了加息可能的同时,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微调货币政策。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对外贸易顺差扩大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而银行体系增加流动性的因素仍然较多,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扩张增加盈利的动机较强,各地上项目扩大投资的积极性也较高,今年5月份M 2增速超过19%,前5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78万亿元,同比多增7939亿元。

因此,必须用最有力的手段对经济进行降温。

宏观措施着眼全局,但也要兼顾微观市场的发展,在当前,尤其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本市场。

我们知道,利率的调整跟股市密切相关,从全球的经验来看,加息无疑会挫伤投资者信心,造成大量资金从股市流出,管理层此前精心设计的改革路径将发生变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可以看出,此次调控兼顾了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因为沉寂多年的资本市场,在股改将近完成,走出阴影的时候,的确需要宏观政策的有力扶植。

提高准备金率而不加息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对宏观经济乃至资本市场,这都是成本最小化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