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关注贫困结构成因 相对贫困后果更可怕专家呼吁关注贫困结构成因 相对贫困后果更可怕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记者 李涛 北京报道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将进一步下降,而由于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城镇经济转型引起的相对贫困人口数字却会逐步上升。城市和乡村的和谐发展将成为解决中国相对贫困问题的核心症结所在。”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力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张红力日前参加了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的调研,在调研中他发现,我国农业经济增长逐渐乏力,就业人口过剩,城镇经济仍然处于转型过程之中,在原有的城市经济单位大量重组变革中,就业人口的数量出现大幅波动,这将成为研究中国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现象:随着经济发展,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将进一步下降,而由于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城镇经济转型引起的相对贫困人口数字却逐步上升。相比之下,前者在各级政府和包括世行等在内的国际组织的努力下,正逐步得到解决;而后者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往往更为严重,但描述和分析却远远不够,解决的路径也不够清晰。

张红力分析说,从过去二十年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与概括的历史文献中看到,有关中国城乡就业、城市化问题两条主线是: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农业富余人口的转移、城市经济转型与城市就业问题。经济转型加剧了就业矛盾,而如果就业问题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由此造成的社会后果则将摧毁所有经济转型的成果。这两条主线交叉互动的过程基本上勾画出中国相对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张红力指出,中国面临的贫困是体制性的,是经济结构不均衡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反应,贫困不仅仅产生于农村,也产生于城市,不仅仅产生于经济的停滞,也产生于经济的转型。扶助贫困,研究贫困,不仅仅要着眼于绝对贫困,更要关注相对贫困;不仅仅要着眼于贫困的数量表现,更要关注贫困的结构成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