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6月18日讯(记者 李松)“品牌已出现回归区域的‘脉象’。”从小到大、从地方到全国再到全球,早已被公认为是一个品牌的成长历程,但在17日“本土企业市场发展及品牌提升战略”论坛上,著名市场与传媒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却发出了不同声音。
黄升民在论坛上做题为“区域经济下的企业成长”的演讲时直言,回归区域正成为企业品牌构建的一大“脉象”。对于企业来说,以一个品牌包打天下、全国高度品牌集中当然是理想状态,但现实中,很多区域品牌也相当强势,如在中国啤酒业中,排名前四位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5.8%,剩下的都为各地方品牌分割,而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相当强势的地方啤酒品牌。如今,一些企业已把构建区域品牌当成了自己的目标,甚至一些大品牌也正试图把自己的品牌区域化,如在不同地方使用不同品牌。
“消费者基于区域化特征而形成的消费习惯是构建区域品牌的根本。”黄升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脉象”,一方面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结果,很多企业不得不通过品牌的区域化来赢得区域市场。这是被动去构建区域品牌。其次是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区域性企业的品牌构建成为可能。区域经济正越来越成为关注对象,如今中国已形成了多个区域经济圈,如泛珠江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等,这些区域经济圈已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使得区域品牌大有可为,也足以使区域品牌成为“大品牌”。企业因此会主动去构建区域品牌。此外,区域性媒体近年来显示出强劲势头,使其在该区域具有不可比拟的影响力,这也使得区域品牌的形成有了载体。
黄升民认为地方企业应该转变观念,长期系统地打造区域品牌,而不要把构建区域品牌当成权宜之计。他建言,企业首先应该利用地缘优势进行合理的品牌定位,然后与区域市场进行深度沟通,并充分利用区域媒体的力量。“与区域媒体协作,与市场、消费者互动将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