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别让“胃口”决定“嗓门”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经历了7个月的谈判,想必谈判双方搭进去的机票钱就是笔挺可观的数目。等得黄花菜都凉了,铁矿石该涨价还是涨价,钢企该炼钢照样炼钢,卖房、卖车、卖冰箱的都说这事儿对自己没影响。如今面对这样一个结果,令人不禁产生困惑:这样的博弈究竟有没有意义?

有专家说,中国钢企在谈判桌上摆出了“中国因素”这四个字;海外同行也纷纷赞扬中方“勇夺话语权”的气魄。

不过这“因素”和气魄究竟有什么内涵呢?因为我们的胃口大,有能力吞掉全球最多的铁矿石,就有权扯开嗓门让别人薄利多销?从道理上似乎说不通。实际上恰恰相反,在谈判桌上正因为我们的胃口大,反而成了别人漫天要价的砝码。

胃口大其实不是坏事,对钢材的旺盛需求,正是一个国家稳步强健的标志之一。问题是,如胃口来决定嗓门的大小,就难免不恰当了。要想满足钢铁行业的大胃口,其实也有专家开了“药方”:一来自食其力多产粮食,已经有钢企主动到海外洽购矿源,毕竟手里有粮才能心里不慌。二来加强我们的消化能力,价钱涨了,国外的钢厂为何就能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优化资源分配来化解压力?我们也应该提高化解成本的本事,这样才能在谈判桌上从容应对。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铁矿石供应行业的垄断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价格的走势。当我们在全球市场和对手博弈时,空喊口号显然毫无意义。来自市场的问题,就应该遵循经济规律,用市场的智慧来解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