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住宅商用SOHO时代面临终结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本报记者 王芳洁 发自北京

一份来自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文件,将给北京楼市带来剧烈的震荡。

6月19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发给各分局第14号文件:从即日起暂停为所有登记地址是民用住宅的企业办照。

北京市金网络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强宏认为,14号文件的颁布实施,将对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商住楼市场将受到毁灭性的挫折,相反,写字楼市场则将因此而得益。

终止商住

目前,一部分工商营业大厅内已贴出告示:登记注册时凡提交的《房屋所有权证》写明房屋用途为“住宅”的,购置的商品房购房合同中写明房屋用途为“住宅”(公寓、别墅)的,《房屋所有权证》和购房合同中房屋用途的表述无法辨别为住宅或商用的(如商住、综合等),均不予登记注册。

该告示无疑是对民宅商用判了死刑。而在此前,民宅商用的现象在北京非常普遍,有关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仅朝阳区注册的公司就有60%以上的办公地点在居民楼。

由于巨大市场需求而生的商住楼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十分受追捧,地产商潘石屹甚至为其量身打造了一个概念,名为“SOHO”。

北京中大恒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第三事业部总经理霍永光曾向记者介绍,商住楼真正居家、办公两用的比例非常少,而只用于居家的则更少,绝大部分商住楼用于纯办公。“以现代城为例,70%的住户用于办公,而在这70%中,仅有20%的住户是既居住又办公。”

根据记者的了解,兴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北京的第一批商住两用房——金堡花园,如今用于办公的比例更高达90%。

商住楼的热销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以住宅立项,土地出让金及建安成本都小于写字楼,因此价位相对低廉。同时,由于很多购房者持有商住楼的目的为出租,其租金也较写字楼便宜很多。

据了解,目前国贸写字楼的租金约为每月45美元/平方米,而仅与其一街之隔的建外SOHO公寓楼的租金才每月10美元/平方米。

影响深远

价格优势为商住楼带来了市场竞争力,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受到购房者及中小型企业的热捧,因此也成为开发商青睐的物业类型。不久前,在朝阳区某商住楼的宣传稿中,标题赫然为“朝阳门商务楼市场风云再起,写字楼市场面临不公开竞争”。

然而这种竞争恐怕将以商务楼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了。

杨强宏表示,14号文件的实施短期内将造成商务楼的滞销及滞租,同时还有可能引发一连串纠纷。

实际上,商住楼在北京市场上的大盛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很多楼盘的开发时间不超过五年。然而,“九部委十五条意见”实施之后,持有物业不超过五年转让的将全额征收营业税。换句话说,很多持有商住楼的业主不仅面临着迅速萎缩的租赁市场,即使脱手也将无利可图,甚至亏本。

因此,杨强宏判断,从长远来看商住楼将彻底结束其历史使命。

虽然,14号文件对于商住楼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但对于写字楼市场却是利好的信息。

杨强宏表示,新增的办公需求将完全依赖于写字楼市场,体现在租金及售价方面的得利将很快显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