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7日晚,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闽林集团总裁林凤良卷款数亿外逃,闽林集团向民间高息借贷的十几亿资金一夜蒸发。由此,一起罕见的非法集资案浮出水面。4月8日,闽林集团宣布倒闭,全区约10万人直接受害。
这是继1999年厦门远华案主犯赖昌星外逃后,又一福建商人携巨款外逃。与赖昌星涉嫌走私不同的是,林凤良是涉嫌非法集资。
“我的棺材钱都没有了。”6月15日下午,70多岁的泉州市泉港区界山村农民老林佝偻着腰,向记者讲述他的奇遇:今年4月6日,他听说闽林集团“利息又涨了”,就把自己积攒的6000块钱全部拿出来,又去银行抵押贷款了4000元,全都“存”在了闽林集团。刚过一天的时间,他就听人说,闽林集团的老总逃跑了,“存”的钱一分也拿不到了。
像老林这样的集资被骗者,在泉州市泉港区,据保守估计有10万人。
6月20日上午,泉港区公安分局的民警向记者证实:“闽林集团总裁林凤良卷了几个亿的集资款外逃,具体逃向哪里还在侦查中,政府正在想办法帮助受害者挽回损失。”
惊心动魄的4月8日
本来准备睡个懒觉的孙智一大早被朋友的电话吵醒:“林凤良昨天晚上跑掉了,你往闽林集团存钱没有?要是没存,你马上到闽林大厦来帮我拿东西!”孙智就这样被一个电话叫到了17层高的“泉港第一高楼”闽林大厦。
孙智对当时的场景至今感到惊心动魄:“我才上几层楼就走不上去了,到处都是人,没有一万人也有六七千。开始他们搬的是电脑、传真机、保险箱这类贵重的东西,接着就抢办公桌椅、沙发、文件柜等等,后来,很多人带了工具卸门、窗、空调,甚至还有很多人在拆水暖设施、水管和钢筋。有的在路上现场转卖,估计最高兴的就是收废品的。”混乱局面持续了整整一上午。同时,在闽林集团的两个工厂里,也上演着同样的哄抢财物闹剧,拆机台、撬铁皮、砸玻璃、撬铝合金。泉港区政府在4月8日下午采取了紧急行动,下午3点左右,几百名防暴警察对三处现场进行全面封锁,迅速平息了混乱局面。
随后,泉港区政府发布公告,公告说:一、公司债权人从即日起,到户口所在镇(街道)司法办登记,并携带身份证、户口簿、债权凭证(原件)以及相关材料,以作为今后财产处置依据。二、凡到公司哄抢财物或其他不法行为的治安肇事者将依法从严从重追究法律责任。三、请广大群众主动配合处置工作,相信泉港区人民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妥善处理好闽林公司债权纠纷问题,依法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这一天,福建省百强企业、泉港区龙头企业闽林集团轰然瓦解,公司账户只剩下几千块钱,集团核心企业闽林石材有限公司、闽林房地产有限公司同时宣告倒闭。根据工商登记资料,闽林集团是一建筑与装饰企业,企业性质是私营,法定代表人为林凤良。
每家每户都在闽林“存钱”了
闽林集团总裁林凤良出逃时间是4月7日,周五。就在周五下午时,林凤良还召集公司人员开了一个会。出逃前,林凤良在当地就是一个名人,还兼任区政协委员、区石材同业公会名誉会长。向闽林集团集资的人,在泉港区不计其数,林的出逃迅速传遍了整个泉港。采访中,记者一提起“林凤良”,搭话的人就会滔滔不绝。
“事实证明,4月7日这个时间是精心选择的。”闽林集团在4月7日前一周,公开承诺将借款利息由2-4分提高到4.5分,结果,短短几天时间,大量的民间资金又血本无归。“这说明,林凤良的出逃是蓄谋的。”有人分析说。
林凤良是泉港区界山镇槐山村人,这个村如今每家每户都在闽林集团“存钱”了,据村里统计,一个自然村存款的数额就有几百万元。本村村民告诉记者,林凤良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辍学后以打石头为生,后来参加民间“标会”(一种非法集资形式),并靠标会发家。在1994年前后,林凤良开始用高息借款的方式进行集资。
37岁的泉港区槐山村农民林永昆打工20年才攒了两万五千块钱。全都“存”在了闽林集团。他取过两个月的利息,每个月700元,都是拿着一个“借条”直接去闽林公司财务部领钱,现在不仅取不到利息了,本钱也随着林凤良的出逃一去无影踪了。
村民们凭什么信任林凤良呢?林永昆说:“林老板信誉非常好,已经做了十几年了,从没有欠过投资人的一分钱利息,每个月都按时发放,再加上他跟区长关系很好,又有好几处房产,所以我们才很相信他。”
“区长不倒台,就不会出事”
“很多人都靠闽林集团发财了。”村民们告诉记者,存一万元在闽林集团,两年多的时间就能把一万元再赚回来。而且,事实上也确实有不少人因此致富。也正因为如此诱人的前景,导致泉港区无数人把钱“借给”林凤良,也使得他的财富雪球越聚越大。
发财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几年没领利息,打算“利滚利”,将来一次性领笔巨款出来。采访中,记者听到了各种故事。有个人借了两万准备装修刚买的新房,后来觉得钱有点不够,就打算在闽林存段时间等到了3万再取出来,还差一周的时间他就要取了,结果林凤良把钱卷走了。
闽林集团发布的吸引集资的广告单耐人寻味,它一方面把集资当作“办理存款业务”,另一方面则鼓吹公司主要业务即闽林大厦租金利润可观。
在一个今年发布的广告单上,是这么写的:“尊敬的各位员工、朋友、客户们:你们好。通知一下,你们今后如有准备在本公司投资存款……请各位员工、客户、朋友们来办理存款业务时,一定带上身份证。……为什么我们的大厦有这么多的集团、公司来租,可以租到这么好的价钱?第一,我们公司先前努力通过互联网发布合作信息……第二,本公司大厦规模大,单层面积超过5400平方米,很适合做大商场。第三,大厦设计、配套、地段一流。本部办公室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公司老板去年就通过朋友介绍去承包厦门的市政工程,现在已经拿到了厦门市政府的三个市政工程,工程造价合计6.5亿元。这都是很赚钱的。”
黄老师遭遇这场风波后,对此有了清醒的认识。他说:“闽林公司再赚钱,也不可能靠经营利润去支付利息,它高息放贷本质上是亏本的。它所靠的,是源源不断的新的集资。”
泉港区位于湄州湾南岸,面对台湾,是一个新区,2000年12月28日才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短短几年间,泉港区从当初泉州市一个贫瘠荒芜的乡村,发展为一座欣欣向荣的有37万人口的现代化港口新城。
林凤良外逃后,泉港流传一个说法:“他去加拿大找赖昌星了。”据传,林早就拥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护照,如果他逃出中国边境,卷走的钱将很难追回,泉港区的经济发展将因此倒退5-10年。一方面林凤良卷走的资金巨大,另一方面此事涉及的人数极为庞大,不少人的生活将因此陷入一片黑暗。据了解,4月11日曾有一位老太太要自寻短见,后被拦下。
林凤良外逃的直接原因,是泉港区长陈国强的落马。“区长不倒台,林老板就不会出事。”很多人对记者这样说。“只要有资金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去,林凤良无论付多高的利息,都可以维持下去。”
2006年3月,福建省纪委以涉嫌受贿对泉港区长陈国强“双规”。陈国强“双规”期间,林凤良出逃。
“林凤良跟陈区长关系非常好,泉港人都知道,不需要证明。”泉港市民告诉记者,“闽林大厦是泉港最高的大楼,政府无论什么活动,都喜欢在这里举办。林凤良经常对人讲,陈区长就是他兄弟。也正是这个背景,大家才十分信任他,把钱投给他。有很多政府官员都把自己的钱集资给他了。”
林凤良出逃后一个月,陈国强被批准逮捕。5月31日召开的泉州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决定暂时停止其泉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职务。
根深蒂固的“标会”
据了解,闽林集团集资在泉港能够如此顺利且运行多年,最终成长为一头“超级巨鳄”,跟福建省“标会”发达有密切关系。标会类似一种地下钱庄,早期中小企业通过标会也融到一些资金解了燃眉之急,但后来多演变成诈骗工具,已被国家明令叫停。
但是在福建,“标会”根深蒂固,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在这种惯性心理下,加上政府的默许,标会的变种 ———闽林高息集资,最终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非法融资在企业方面也是有操作动力的。闽林集团开出的月利率从2%到3.5%不等,大量方便快捷的资金注入,十多年时间很快使闽林石材厂从一个小厂成长为福建省百强企业。
据悉,目前福建省仍然有不少企业的融资方式属于非法融资,其集资绝大多数未经依法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