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一年之间就冒出了这么多车载导航产品!这个论坛去年的参展商不超过200家,今年一下子增到了400多家。”日前结束的“2005年上海国际导航产业化与科技发展论坛”主办方显然对该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实际上,从去年以来,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急骤增长,各路资本纷纷看好汽车电子市场,高调宣布进入,其中导航产业尤为业外资本所看好。在国内,以联想、康佳、创维、新科、TCL等知名IT、家电企业纷纷进军汽车电子行业;国际上,摩托罗拉、西门子等通讯产业巨头也将其在国外的成功模式复制到中国。
但是,在热闹的投资冲动背后,导航产业链缺少有机的整合仍是一大忧患。在导航产业链中,导航地图数据提供商、导航软件供应商、导航系统和车载设备制造商、运营和经销商、汽车前装用户、汽车后装用户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然而,这个看似庞大的产业链条中,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联动仍然很脆弱。
成立于2002年7月的上海梦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拥有自主品牌的导航软件产品TurboDog,但苦于国内导航电子地图和导航硬件设备上下游产业链的薄弱,转而走向国际市场。目前,上海梦擎科技的导航软件已成功进入了德国和新加坡市场,其中在德国年销售额达20万欧元以上。
上海梦擎科技总经理叶明通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该公司目前已开始试水国内市场,与上海畅想导航科技等硬件设备制造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同时,由于中国的合资整车厂多数仍然为外方所主导,其配套商一般也是沿用其国际厂商在国外的供应体系,像摩托罗拉、西门子等配套商也迅速跟进,在中国建厂,中国本土的厂商取得OEM(原始设备生产)的机会也越来越小。
除此之外,一种联系导航产业链中诸多环节的网络导航系统也开始登陆中国。欧洲智能交通协会在此次论坛上重点推荐了交通信息广播频道(TMC)项目,以吸引中国企业的加入。TMC是无线调频系统在播报实时交通及天气信息中的一种应用,而导航产品配合实时动态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如基于欧洲的TMC或日本的VICS)可实现动态导航。
为了配合北京2008年奥运会,欧洲智能交通协会联合北京市交委实施了一个名为Danasty的示范性项目,其内容包括交通信息、导航服务、数字地图及公共交通管理,欧洲的DLR、大众、西门子、博世、宝马等企业已参与其中。
目前,为了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汽车导航产业链条,国家测绘局行业管理司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范,以期促进该产业的大发展。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产业化司副司长廖小罕表示,根据保守估计,中国到2010年车载导航将达35万台,乐观估计则可能达到100万台。
北京瑞图万方有限公司的张力表示,我国的导航产品应尽快从自主导航向网络导航过渡,并建立与现代信息业相符的商业模式。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除了企业应重新调整战略思路外,政府职能部门也应在与导航相关的道路信息、交通信息和社会公众信息整合上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