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与天气挂钩的贷款登陆上海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金融市场叫卖“不测风云”

利率与天气挂钩的贷款已登陆上海

本报讯(记者 陈春艳) 今年夏天会不会是格外凉快?会不会有强台风席卷上海?不久,这些“不测风云”也可以像股票、黄金、外汇一样变成金融产品了。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利率与天气情况挂钩的贷款已经登陆上海,气象指数保险已经在酝酿开发中,国内已经有期货交易所甚至开始考虑推出天气期货。

这些天气衍生品的市场空间颇为可观。天气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这在“靠天吃饭”的农业领域尤为明显。仅去年麦莎、卡努两场台风,给上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11亿元。保险、期货、浮动利率贷款等多种金融工具虽然各有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好处:将“天气”带来的未知风险分散到更多投资者手中。

据了解,天气衍生品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经验,目前金融机构正探索将这些新鲜品种,“移植”到国内市场。荷兰合作银行中国区总经理王告诉记者,该行已经推出了一种将利率与天气挂钩的贷款,如果今年的天气将损害企业的利润,那么这家企业的贷款利率就会降低,反之则上浮。“这种贷款是有市场空间的。”王解释说,同样的天气,对不同企业会出现截然相反的影响。例如夏天特别凉快,那么对啤酒这样的企业来说是不好的消息,但对另外的企业来说却可能是利好。如果两家企业都选择了这种与天气挂钩的贷款,那么无论风云如何变化,它们承受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互相对冲了。

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以后天气衍生品也有可能成为投资渠道。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天有不测风云,但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多年气象数据的积累,已经给人们预测天气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天气的投资价值由此诞生:如果对天气趋势判断准确,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可以从中获利。

国内首家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则透露,他们正在积极开发气象指数保险。这种保险利用农作物产量与气候现象有较强关联这一特性,把一个或几个气候条件对农作物损失程度指数化。保险合同就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购买保险的企业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这样一来,保险交易简单透明,赔偿也不需要非常复杂的核赔技术和程序,保单受益人可以直接按照指数领取赔偿金。专家告诉记者,在国外,这种指数保险合同的购买并不仅限于农业生产者,所有的人都可以购买。

这仅仅是个开始,紫外线指数、空调指数、感冒指数……在每天的天气预报中,上海市民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天气指数。其实,这些指数都可能变成投资的对象。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甚至还可以将天气风险证券化,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比如有一种巨灾债券,其利率一般高于市场利率,但是当巨灾损失发生时,投资者的利息甚至本金将随巨灾损失程度的加深而减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