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服务器选购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M(Management)-可管理性

服务器的可管理性一方面表现在可以及时发现服务器的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维修,避免或减少因为服务器的宕机而造成用户系统的全面瘫痪;另一方面,管理员通过管理及时了解服务器性能方面的情况,对在运行中有问题的服务器进行及时诊断。

A(Availability)-可用性

选择高端服务器产品时,用户需注意服务器能否保证24×7×365不间断工作无宕机,是否采用了冗余技术。运行在关键环境下的中心主服务器一般要求多电源、热插拔硬盘、RAID卡,必要时需提供双机热备份方案。

宕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用户在选购时要为有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作好准备。

1.在内存方面,服务器需支持错误检测和恢复(ECC)技术,此技术可以更正内存中的错误。

2.服务器内部电源需要支持热插拔冗余电源,这样可以避免因某一个电源的损坏而造成服务器的宕机。

3.服务器在运行时,内部温度会升高。系统温度过高极容易造成死机甚至硬件损坏,所以这时需要热插拔冗余风扇来帮助服务器进行有效的散热。

4.对于系统板、软件、使用等原因造成的系统宕机,用户可以采用更高一级的可用性解决方案,如集群技术等方案加以解决。

用户在为可用性确定服务器配置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服务器时,应该详细了解服务器的具体特性和面向的应用环境是否与自己的需求相吻合。

P(Performance)-性能

服务器整体性能的提高是由以下几方面来决定。

1.芯片组 芯片组用于把计算机上的各个部件连结起来,实现各部件之间的通信,是计算系统的核心部件。芯片组直接决定系统支持的CPU类型、支持的CPU数目、内存类型、内存最大容量、系统总线类型、系统总线速度等等。归根结底,一个计算系统的最终性能是由芯片组决定。

2.内存类型、最大支持容量 由芯片组决定的内存类型、最大支持容量对于系统的运算处理能力也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样,如果用户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运算处理,如数据库、ERP等应用,建议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配置较大的内存容量。

3.采用高速的I/O通道 I/O始终是计算系统的瓶颈,采用高速的I/O通道对服务器整体性能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需要客户机经常与服务器交换数据的应用,如数据库、ERP、证券等等应用就需要高速的I/O性能。

4.网络支持 服务器必须通过内部的网卡与客户机通信,网络带宽对服务器的响应具有决定意义。所以,不要忽视服务器对网络的支持情况。

S(Service)-服务

服务首先是维修,维修的重中之重是维修速度,因为用户不可能忍受服务器长时间得不到维修而影响工作。7×24的服务对用户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是技术支持,包括售前、售后电话支持,还有在网站上提供的支持软件。

S(Saving Cost)-节约成本

有时用户往往被产品本身的价格所迷惑,以为价格越低自己付出的成本就越低。其实不然,对于成本,用户应考虑拥有总成本。因为价格不同往往意味着性能、品质、服务的不同。对于服务器,用户必须从MAPS(管理性、可用性、性能、服务、成本)五个方面全面考虑,才可能得到一个真正的成本。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