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启动动漫游戏产业商家面临转型机遇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一个月前召开的政协会议上,民盟东莞市委的一位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建设东莞动漫产业基地的建议》,这个提案也将成为今年东莞政协重点“经营”的提案之一。

“五一”期间,东莞图书馆推出了首届东莞动漫节。种种迹象表明,“动漫产业”、“游戏产业”的观念开始撞击东莞,商家也在酝酿新一轮的商机和转型。

企业申报有关游戏的科研课题

从有关渠道获悉,目前已有一家从事动漫制作的专业公司开始申报游戏研究课题,外地公司也想进入东莞市场。“要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绝对不能离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东莞玩具协会副会长陈祥佑坦言。

据了解,深圳已把动漫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发展的文化产业。企业若发展动漫游戏产业向银行借贷资金,每年最高可获得30万元至100万元的贷款贴息,原创动画作品最高可获奖100万元,每年安排1000名动漫人才入户指标。

目前,东莞还没有类似举措。但是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东莞已开始讨论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民间的热情也渐渐高起来,东莞玩具协会和东莞牵手动漫有限公司还将联合中国青少年出版总社,举行全国规模的青少年动漫作文比赛。陈祥佑说,要以此为契机,提高东莞在动漫玩具领域的知名度。

游戏产业前景优于动漫

据业内人士介绍,动漫游戏产业链条长,赢利模式独特。完整的动漫游戏产业链,包括研发制作、销售、图书和音像制品发行、教育软件的开发与传播、玩具、文具、服装等衍生产品的开发、经营与销售以及主题公园的建立等。从国际经验看,衍生产品创造的周边业务收益大大高于动漫游戏产品本身的核心业务收益,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增长空间。

东莞理工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袁华强说,动漫和游戏不同,动漫产业更加侧重于文化产业,尤其强调漫画的原创能力,而这种原创人才在东莞是奇缺的;而游戏的技术性强,它与东莞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关联性较大。袁说,东莞动漫游戏发展的重点可以围绕着漫画、动画、游戏作品、周边衍生产品开发(包括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儿童玩具娱乐设施以及游艺场所)和动漫会展。

袁还表示,PDA、手机、电脑等都可作为游戏终端,而这些终端的研发人才在东莞卧虎藏龙,一些港资、台资的电子、玩具制造企业里面,不乏终端游戏的研发高手。他就此认为,东莞游戏产业的前景会优于动漫。

理工学院有望开设游戏专业

据了解,去年底,东莞市数码产业协会会长叶宏灯曾与台湾新竹科技园的专业人士与东莞理工学院洽谈,希望展开动漫游戏的合作,且在理工学院开设游戏专业。袁华强表示,学院开设游戏专业的可能性很大。袁还表示,软件学院将着力培养数字艺术人才,专门针对动漫游戏产业输送对口人才。

据了解,亚洲影视学院具备完备的视觉造型艺术体系,在动漫设计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能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与网络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撑。政协提案建议充分发挥上述东莞三所学校的优势,成立动漫游戏产业研究所,筛选出适合本地发展的最佳技术和成果,进行科研成果转换。

袁指出,东莞发展动漫游戏产业还必须引进著名企业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比如可以考虑以松山湖作为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利用现有的广东电子研究等资源,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入驻。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和辐射,使上下游产业衔接、互动。努力构建动漫游戏产业链,使动漫游戏产业尽快走上规模发展阶段。

也有不少人认为发展动漫游戏产业时机尚不成熟

但也有不少被访人士认为,东莞的地域、产业、消费结构以及城市特点等,还不适合发展动漫游戏产业。

他们的理由是:其一,东莞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的人才基础相当薄弱,缺乏知名企业和优秀原创产品。本地爱好者多只能创作个别单幅作品,能够创作故事集的原创人才很少。同时,漫画创作往往单打独斗,难成规模,严重限制了其发展。

其二,玩具生产商对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的积极性不高。据东莞玩具协会人士透露,本地玩具生产厂家对发展动漫游戏产业很冷漠。动漫游戏产业链长,比起长期OEM的加工贸易模式,后者的盈利模式较前者更受企业青睐。

其三,研发、创作、营销人才紧缺。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东莞政府目前还没有关于扶持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的政策和思路,这也影响了东莞动漫企业的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